拮抗菌AnH对植物病原真菌拮抗作用及樱桃树“黑疙瘩”病初探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每年给作物产量及质量带来巨大的损失,生物防治途径对作物的植物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剂的商业使用和应用一直很缓慢,获得广谱、高效的抑制植物病害的生防菌仍是一个挑战。  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一株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高效、广谱抗性的拮抗菌AnH,经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RNA测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拮抗菌AnH无菌发酵液中的抗菌物质耐高温和强酸强碱,经强光和紫外线照射后活性稳定,对蛋白酶K不敏感,且保存3个月对抗菌物质活性几乎没有影响,为以后田间实验打下基础;AnH同时具有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性,对拮抗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得到最适宜的发酵条件为玉米粉15 g/L,酵母膏15g/L,硫酸镁2g/L,抑菌圈直径达18.1 mm;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硫酸铵沉淀法,盐酸沉淀法分离提取抗菌物质,结果表明其为水溶性物质,此外实验结果表明脂肽类粗提物能广谱抑制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采用凝胶过滤、LC-MS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分析得到分子量m/z 1042.5、1056.5、1070.5三者分子量相差14 Da,正好是一个-CH2基团的大小,这符合脂肽类物质同系物的特征,这些结果暗示从拮抗菌AnH分离出来的抗菌物质是伊枯草菌素同系物。  陕西白鹿原樱桃树出现了一种感染率高,蔓延快但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黑疙瘩”病害,当地农民采用多种化学方法防治效果不佳。本研究采用微生物学分离技术对10棵患病樱桃树病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共分离得到135株细菌,进而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反应合并为不同的27株细菌,对其进行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23株为Enterobacteriaceae,其中Pantoea sp.11帮株,Enterobacter sp.6株,Salmonella sp.3株,Escherichia sp.3株。病组织中的优势细菌属于Enterobacteriaceae;分离得到的8株真菌ITS测序结果显示:2株Wickerhamomyces,2株Meyerozyma,1株Botryosphaeria dothidea,2株Fungal sp.,1株Gibberella。其中的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是可引起多种果树患病的致病菌。用拮抗菌AnH的脂肽类及蛋白粗提物对病组织分离的细菌和真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拮抗菌AnH的脂肽类粗提物对其都有很好的抑菌作用。以上研究表明,拮抗菌AnH具有很好的应用潜能,为控制樱桃树“黑疙瘩”病及植物病害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和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张天渠、韩渠油区采出水严重的腐蚀问题,通过分析张天渠、韩渠油区水质特征,用灰关联分析法找出影响腐蚀的主要因素,研究单个因素对腐蚀的作用,探讨腐蚀机理,并筛选出适合
利用红外线辐射器(Electric radiant infrared heater)升高气温,模拟气候变暖对夏蜡梅的影响,设置三个不同增温处理:(1)晚上增温2℃(晚6:00-早6:00,NW);(2)白天增温2℃(早6:00-晚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