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环境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应用

来源 :湖南理工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llyyi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良好的环境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随着经济飞速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面临许多严峻的问题,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当前人类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工程,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最有效途径是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因此教育部更新制订和印发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要求高中学生应当形成良好的环境素养。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师应当抓住化学学科和环境紧密联系的这一特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引导学生对环境的思考,从而提升环保意识。同时通过环境教育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促使学生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同时,有效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科学精神和责任担当”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研究环境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并以实践基地的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教学实践。本文的主要研究过程包括:第一,查阅相关文献和调查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环境教育的现状,找到需要改进的方向;第二,根据文献和调查结果,总结环境教育融入高一化学课堂教学的原则、方法和基本教学设计流程;第三,在高一化学课本中选取有代表性知识点进行案例设计并对实践结果分析。其研究内容由以下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综述本研究的意义,并且在国内外环境教育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研究设计思路;第二部分:研究环境教育、化学教学的理论核心与融合;第三部分:调查中学化学教学环境教育和中学生的环境意识的现状;第四部分:研究环境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的原则、策略、方法和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第五部分:环境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案例;第六部分:通过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研究表明,开发新教材中的环境要素与当前的环境问题结合,融入高中化学教学能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
其他文献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2018年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课标提出了新概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该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对“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起到了举足轻重作用,更明确表明中学化学在国家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化学实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高中化学教材为载体,以相关化学实验为基础,以
2019年,第六代移动通信(the 6th Generation,6G)无线峰会在芬兰召开,标志6G相关研究开始徐徐展开。会议审议发布的6G白皮书中,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因其高速率、高频谱、绿色、安全等优越的通信性能已被认为是6G研究发展的一个极其有前景的通信技术。但可见光信号易受距离、环境影响,导致信号衰减严重,这也成为制约VLC发展的重要
随着卫星传感器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大家带来便利和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的难题与挑战,如:数据量急剧增加、冗余度高;光谱与空间结构复杂、数据维度较高;传统特征提取方法对图像复杂空间、光谱结构的表征能力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学位论文框架将从传统特征提取算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方法出发对遥感图像分类问题展开研究,进一步提高遥感图像分类效果。本文主要的工作概括如下:(1)联合稀疏表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同时STSE教育在公民素质培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基于STSE教育的化学项目式教学突出设计“与STSE有关的真实情境”,“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构建基于STSE教育的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模式,为实现素养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与学”评价方法的转变以及探索新型教学模
高光谱图像目标检测是高光谱遥感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这类算法能够利用高光谱图像丰富的光谱信息对目标物体进行识别,相比传统的目标检测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在众多高光谱目标检测算法中,稀疏表示方法的迅速发展,已经在许多算法中脱颖而出,但是在实际检测中,由于稀疏表示训练样本质量的限制和对空间信息的忽视,使得稀疏表示算法难以取得更好的检测效果。因此,本文针对稀疏表示算法中样本质量和空-谱联合的问题提出目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创新性人才需求日益增大,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中数学课程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基于任务驱动的问题链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基于任务驱动的问题链教学值得被重视。文章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本文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在全面梳理国
互联网高速发展,教育信息技术在不断变革,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要加强校内外化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微课依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而生,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短小精悍、内容突出等特点逐步凸显成效,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系统建构知识,微课的碎片化很难满足学生系统建构知识的需要,因此本文利用系列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来解决微课碎片化与学生系统建构知识间的对立与统一。以“物质的量”为例进行系列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编者通过案例36函数单调性的主题教学设计的呈现,提出了主题教学这一概念。该教学方式提倡整体教学观,在整体视角下把握课程内容,构建主题。通过对主题内容的整体设计,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源于普通的课节教学易使学生的知识割裂,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知识链条和结构体系这一缺点,而主题教学能够弥补这一不足,使师生能从整体上看待知识、抓住本质。中学概率整条主线
新课改背景下现代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极大的丰富了当今课堂教学手段。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充分拓宽学生的眼界。通过学生多角度、多感官、近距离的观察,多方位的参与,多层次的体验,提高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鉴于此,本研究以初中物理规律教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杜威的经验主义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教育理论、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及课程标准等为理论工具,通过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