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虹吸部影像解剖及血流动力学模拟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SD121406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颈内动脉分段及虹吸部正常解剖形态与测量。(2)颈内动脉虹吸部钙化分布,正常组与钙化组比较。(3)模拟正常颈内动脉虹吸部血流动力学特点、动脉硬化狭窄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二者比较探讨血流动力学因素与虹吸部硬化的关系。方法(1)选择研究对象的条件:本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行头颈CTA检查患者中,查找50岁以上住院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正常组70例、钙化组70例。在图像工作站上重建虹吸部血管,观察血管的形态,并测量C4、C5段折角及血管直径,对比两组的差异。(2)基于CTA数据实现颈内动脉有限元建模,用ANSYS13.0CFX软件模拟虹吸部血流动力学。观察正常血流及血管硬化狭窄后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分析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结果颈内动脉虹吸部解剖形态分四型:以“U”、“V”多见,分别占53%(148/280),30%(84/280);“C”型、“S”少见,共占17%(48/280)。颈内动脉虹吸部钙化分布:C4段外弯钙化96例(96/352),占总数27%,内弯段钙化58例(58/352),占总数16%。C5段外弯钙化48例(48/352),占总数14%,内弯段钙化67例(67/352),占总数19%。C6段外弯钙化48例(48/352),占总数14%,内弯段钙化35例(35/352),占总数10%。两组患者年龄统计结果为正常组(70例)年龄59.17±10.27岁,钙化组为(70例)67.39±9.32岁;t检验结果为:年龄t=9.32,P <0.05,两组有显著差别。血管直径:正常组直径为4.29±0.63mm,钙化组为4.90±0.44mm;t=1.610,P>0.05,两组虹吸部血管大小无明显差别。C4、C5段折角测量值:正常组(左右两侧,140例)C4折角为87.23±36.66度,钙化组为(左右两侧,140例)84.30±37.35度;C5折角正常组(左右两侧,140例)为49.21±26.01度,钙化组为(左右两侧,140例)为54.57±24.16度。两组t检验,其结果为:C4折角t=0.575,P>0.05;C5t=24.16,P>0.05,两者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颈内动脉正常管腔血流动力学特点:血流在弯曲的虹吸部内仍呈层流状态,但经过两个折角时血流发生旋动,血流在外弯速度较慢,内弯速度较快。管壁剪切力以外弯低,内弯高。动脉硬化狭窄后血流动力学特点为:动脉粥样斑块引起血管狭窄,斑块下游形成湍流及低剪切力区;狭窄程度增大,血流湍流、低剪切力区扩大,向心性狭窄较偏心性狭窄血流湍流、低剪切力区更明显。结论颈内虹吸段解剖形态以“U”、“V”多见、以“C”、“S”型少见,钙化以C4外侧弯最多见。钙化与年龄关系密切,年龄越大,动脉钙化发生率越高。血流与血管的几何形态密切相关,弯曲形态影响管壁剪切力,导致血流发生旋动;狭窄后低剪切力、湍流可能诱发动脉粥样斑块、钙化形成,以向心性狭窄明显。血流旋动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其他文献
语言对每个人都不陌生,通俗讲,就是说话、聊天.如果给语言下一个正式一点的定义,就可以说: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交流思想、沟通信息和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过程
期刊
时代在进步,作文指导的形式需要不断创新。笔者在一个多学期的初二作文指导中,从形式创新上做了一个尝试:那就是让学生给同学的作文“跟帖”,这一个小尝试受到学生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笔者多次推介这种作文评价方式,效果很不错。现把活动心得与同行分享,为了使行文简洁和重点突出,此文形式上作一下改变,写成采访的问答形式,形式是假借,内容却是真实。    一次虚拟的采访    小记者:陈老师,你好
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有意义的心理因素,是诱发求知欲的内在动力。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持久性和广泛性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我们只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就能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而且提高他们的能力。笔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让初中化学教学“五味俱全”。    一、教学应具有“人文味”    课堂上,教师可通过讲一些名人的故事和重要的化学发明,激发学生学习
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弥补了传统同义词辨析方法的缺陷,独具科学性.本文基于COCA语料库,从语域分布、类链接、搭配及语义韵的维度出发,辨析一组同义词组(because of,due to,t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