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C01220促进子宫内膜癌进展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80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EC)是发生在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是一种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肿瘤,占20-30%。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缺乏有效的早期无创诊断方法和评估药物疗效的指标,尤其是高级别、分化差或特殊类型的EC难以治疗,预后不良。若能早期发现并确诊子宫内膜癌,将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和改善其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长非编码RNA(lnc RNA)是真核生物中的一种RNA分子,可以在表观遗传、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并且被确认在肿瘤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阐明lnc RNA在子宫内膜癌发展中的具体机制有助于改善EC治疗,这对提高EC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LINC01220位于染色体14q24.3上,官方全称:长基因间非蛋白编码RNA1220,目前国内外尚未有LINC01220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报道。研究目的:我们探讨LINC01220和MAPK信号通路在E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两者之间的调控关系。研究方法:我们从TCGA数据库下载了EC和癌旁组织的全基因组表达谱数据。用q RT-PCR检测我院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INC01220的RNA表达量,分析LINC01220表达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在体外EC细胞株(Ishikawa和RL95-2)中用sh-LINC01220和pc DNA-MAPK11转染后,分别采用CCK-8、细胞克隆计数分析细胞增殖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采用蛋白质印迹检测分析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LINC01220对MAPK11蛋白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1、为了探索lnc RNA在EC中的作用,首先我们下载了TCGA数据库中EC和癌旁组织的全基因组表达谱数据。发现LINC01220在E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率最高。接着我们通过q RT-PCR检测LINC01220在确诊患者的EC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我院手术的30例EC患者中,LINC01220在E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进一步分析LINC01220表达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LINC01220的表达与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的分期相关:高级别EC患者的LINC01220表达高于低级别EC患者。与FIGO I-II期患者相比,FIGO III-IV期患者的LINC01220表达更高。这些数据表明,LINC01220可能与EC的发展密切相关。2、为了进一步探索LINC01220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基因富集分析(GSEA)。结果表明,LINC01220的主要功能是与子宫内膜癌的凋亡功能密切相关。随后,我们构建了sh-LINC01220,并对其在三种EC细胞系(KLE、Ishikawa和RL95-2)中的转染效果进行了验证,发现LINC01220在Ishikawa和RL95-2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这两个细胞株被选择用于以下实验。CCK-8结果显示,转染sh-LINC01220的EC细胞在培养6、24、48、72和96h后的OD值逐渐降低。同样,在敲除LINC01220后,Ishikawa和RL95-2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降低。此外,敲除LINC01220后EC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这些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敲除LINC01220可以抑制EC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促进细胞凋亡。3、为了探索LINC01220是如何对EC细胞发生作用的,我们通过COR功能性分析评估了LINC01220表达和EC表达谱中全基因组基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LINC01220的表达量与MAPK11水平呈正相关。先前研究认为MAPK11在肿瘤中充当癌基因。在本研究中,下调LINC01220后,Ishikawa和RL95-2细胞中MAPK11蛋白水平同时下降。然后将pc DNA-MAPK11转染到Ishikawa和RL95-2细胞株中,结果显示MAPK11的蛋白水平显著上调。此外,MAPK11过表达增强EC细胞的增殖率、以及它们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上述结果表明,MAPK11促进EC的进展,并受LINC01220的调控。4、为了进一步研究MAPK11和LINC01220在EC中的作用,我们同时敲除LINC01220并在EC细胞中过表达MAPK11。敲除LINC01220后降低了Ishikawa细胞的增殖能力,而这种能力在MAPK11过表达后得到增强,在RL95-2细胞中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随后,在共转染的EC细胞中测定克隆形成能力:敲除LINC01220明显降低EC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而共同转染的细胞表现出克隆能力增强。此外,还进行了矫正实验,以确定共转染EC细胞的凋亡变化。先前的实验已经发现LINC01220敲除后能刺激EC细胞凋亡。然而,在与sh-LINC01220和pc DNA-MAPK11共转染后,EC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降低。上述结果提示,MAPK11的过度表达逆转了sh-LINC01220对EC细胞的抑癌作用。研究结论:1、LINC01220和MAPK11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致癌基因的作用,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潜在的治疗靶点。2、sh RNA可有效敲低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和RL95-2中LINC01220的表达,LINC01220的敲低可显著影响子宫内膜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3、LINC01220可能通过上调MAPK11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和RL95-2的增殖并且抑制其凋亡,最终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发展。
其他文献
世界范围内,胃癌是排名前五位的高发恶性肿瘤,亦是肿瘤致死的前三位病因,给全球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卫生健康负担。而我国,地处东南亚区域,是全球范围内胃癌高发区域,现患病人多,确诊即进入进展期的病人比例高,导致胃癌诊疗在我国存在困境,治疗效果欠理想,给我国人民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增加社会卫生保健负担。目前,根据国际通行的NCCN指南,胃癌诊疗以手术、化疗、放疗为主,术前、术后化疗是胃癌诊治过程中的重
第一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Lp-PLA2的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的活性变化及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以探讨引起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及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深层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连云港
目的:相对于年轻肝脏,老龄肝脏的缺血再灌注(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损伤更为严重。本研究旨在探讨缺血预适应处理以及雷帕霉素药物预处理对老龄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年轻(8周龄)和老龄(60周龄)的小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模型组(CON-IR)及假手术对照模型组(Sham)。同时在实验中进一步将老龄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IR模型
BANCR已被报道与多种类型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然而,BANCR在胰腺癌中的表达、生物学功能及其调节机制尚不清楚。在本次研究中,我们探索了BANCR对胰腺癌的体外致癌活性和潜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BANCR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上调,且BANCR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分期有关。BANCR可增强PANC-1和SW1990胰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此外,miR-195-5p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株
在全世界的女性中阴道炎的发生非常普遍,特别是育龄妇女,并且与炎症性疾病中早产和盆腔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有关。阴道菌群的失衡是阴道炎的主要原因,最终促进阴道感染的发生和发展。然而,相关的发病机制仍然知之甚少。研究目的:miR1976/CD105/整合素αvβ6通路在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致阴道炎中的作用,了解其可能的机制。研究方法:使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小鼠阴道炎模型,采用多种分子生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世界男性和女性中最普遍、最致命的肿瘤类型之一。几十年前结直肠癌还是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肿瘤。然而目前,它已成为发病率最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并且约占西方国家癌症相关死亡原因10%。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大肠癌在我国情况也不容乐观。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在发达国家的结肠直肠癌发病率的“上升”,可以归因于日益老龄化的人口、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肾移植术后多种并发症,如移植肾排斥反应、新发/复发的肾小球疾病等,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移植肾的短期和长期预后。移植肾活检虽是绝大多数移植肾功能不全病因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其本身是一项有创操作,有移植肾出血、肾周感染甚至是移植肾破裂等潜在风险。肾脏纤维化是决定移植肾预后的一项重要因素。目前对移植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评估需借助肾活检来明确。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以
目的:研究自噬在LXR受体激动剂(GW3965)抑制肺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继发性耐药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材料与方法:采用MTT法测定LXR受体激动剂(GW3965)联合吉非替尼对PC9/GR细胞增殖的影响;使用Western blot法测定LXR受体激动剂(GW3965)和吉非替尼联合用药时,PC9/GR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表达的变化;并利用吖啶橙(AO)染色法,荧光显微镜观察LXR
目的本研究选择104例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通过创新性的收集患者术中呼出气冷凝液并分析冷凝液及血清中反映肺损伤的生物学指标的变化,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全身麻醉过程中肺损伤指标的变化特点,从而为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肺保护和术后肺康复提供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8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手术室,择期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4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术中生命体征、出入量等
目的:创伤后骨关节炎是导致运动相关残疾的首要原因,因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和预后不良而引发关注,至今缺乏可靠的可用于临床的诊疗策略,常见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关节清理、关节置换等都存在显著缺陷。本研究应用了新型壳寡糖纳米材料,检验新型壳寡糖纳米材料对于创伤后骨关节炎的疗效并探索其发挥功效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实验应用来自大鼠的软骨组织培养的软骨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应用CCK-8技术检测壳寡糖以及壳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