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一般人群累积心率暴露对新发糖尿病的预测价值。2、探讨理想血糖人群累积心率暴露对新发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的预测价值。3、探讨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的累积心率暴露对未来空腹血糖调节受损进展为糖尿病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把在2006-2007年度参与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员工纳入观察队列,由开滦集团旗下共计11家医院对开滦集团职工(在职及离退休职工)展开首次健康体检活动,在体检过程中收集了相关数据资料。在第一次体检之后又分别于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年度由参与第一次体检工作的相关医务工作者在相同体检地点对同一人群并按照第一次健康体检的时间顺序分别体检人群进行第二健康体检、第三次健康体检及第四次健康体检,同第一次健康体检一样,收集调查的内容、人体测量指标、生化检测指标不变。最终纳入研究队列的总人群为33461例,其中理想血糖人群有27386例,空腹血糖受损人群有3042例。随访起点为2010-2011年度进行的第三次查体时点,2012-2013年度进行的第四次体检查体时间为随访的终止时点,以新发糖尿病和新发糖耐量受损为终点事件,累积心率暴露(cumulative heart rate,cum HR):参考学者Zemaitis等[1]累积血压暴露的计算方法,对累积心率暴露(cumulative heart rate,cum HR)进行四分位组。用寿命表法计算不同cum HR组新发糖尿病、空腹血糖调节受损以及空腹血糖调节受损进展为糖尿病的累积发生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对各cum HR组上述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的差异进行比较;除此之外,进一步采用了Cox比例风险模型及自然样条函数的统计学方法分析cum HR对终点事件的风险比(Hazard ratios,HR)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1、在平均2.22±0.38年、2.22±0.37年、2.22±0.38年的随访期间内,一般人群新发糖尿病1244(3.7%)例、理想血糖人群新发空腹血糖受损2060(7.5%)例、空腹血糖受损进展为糖尿病533(17.5%)例。Log-rank检验结果提示一般人群、理想血糖、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不同cum HR组的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般人群、理想血糖人群新发糖尿病的累积发生率均随着cum HR的增高而呈上升趋势。2、影响一般人群糖尿病的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累积心率、年龄、基线收缩压、空腹血糖、心率、BMI、lg TG、lg CRP、体育锻炼、服降压药都是其危险因素(P<0.05)。3、影响终点事件的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校正了性别、年龄、收缩压、基线心率、BMI、TC、FBG、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服降压药等混杂因素后,cum HR每增加1个标准差(SD),发生新发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受损进展为糖尿病的HR(95%CI)分别为1.22(1.16~1.29)、1.21(1.16~1.26)、1.13(1.03~1.24)。自然样条函数分析显示cum HR与新发糖尿病、新发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事件均呈现类似“J”形曲线关系。结论:1、累积心率升高对一般人群新发糖尿病有预测价值。2、累积心率升高对理想血糖水平人群新发空腹血糖受损有预测价值。3、累积心率升高对空腹血糖受损人群未来进展为糖尿病事件有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