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盘长纹的概念出发,认为盘长纹源于绳艺,指出中国结是盘长纹在现代语境下的称谓;从盘长纹的形态、结构和类型入手,揭示了盘长纹的艺术符号能指功能;盘长纹的符号所指就是对生命的崇拜和对吉祥的祈盼,是世俗审美活动在器物装饰上的映射。盘长纹是中国传统纹样中能够独立存在的以绳结为载体的装饰纹样。盘长纹样随着佛教思想的传播与兴盛,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便运用于各种器物、壁画装饰中,逐渐发展成重要的纹饰母体之一,在不同时空与文化的背景下,其丰富的内涵不断地与中国传统意念相融合。在佛教中它象征着“回环贯彻”、“通明”、“智慧”;在民间更就其象征寓意、谐音等方式,寄托世人夫妻和美、传宗接代与获取功名等的美好意愿,并衍生出符合人们所祈冀的“吉祥图案”。就盘长纹纹饰造型而论,源自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孕育后又熔铸了外来文化,创造出方形盘长、圆形盘长与复合盘长纹样等典型的结构范式,而后迈向图像化、范式化,并不断展现于各种材质与艺术形式之中,影响至今。以盘长纹的文化内涵为视角进行分析,完整叙述盘长纹的源流及潜藏于佛教思想中的深刻意涵与民间对盘长吉祥观念的偏好;进而针对先秦至明清时期的风格脉络,透过历代发展交互分析,以理清之间所具有的文化传演与变异;再从盘长纹样的形式探讨,期待能将造型演化与组织结构加以归纳研究,整合盘长纹较为完整的资料体系;最后综合所论述的重点做整体总结,并肯定盘长纹具表现民族特色的价值,同时期望本研究分析结果能提供往后时人解读盘长纹的基础,作为日后设计者的理论思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