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技术研究常规磁共振检查阴性癫痫患者脑微观结构的改变,分析ROI及VBA发现异常区域与临床变量相关性。探讨3.0T MR DTI在特发性癫痫病理生理机制研究中的价值,为癫痫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来自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部,经神经内科及儿科高年资医师按照200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的诊断标准及其它相关辅助检查诊断为癫痫的患者30例(男18,女12;年龄2-51岁),除外经常规颅脑MRI扫描发现颅内器质性病变或被试者不能配合、头动较大患者9例,最后纳入研究病例组21例,招募21例年龄、性别、利手及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为右利手。DTI扫描使用具有20个扩散梯度方向的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EPI)。原始扫描图像首先经DTI Studio(http://www.cmrm.med.jhmi.edu)软件计算出每个受试者的各个参数图,主要包括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图,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图和b值为零的图像(B0图)。采用下列两种方法进行数据分析:(1)RO1分析,采用手动勾画感兴趣区方法,利用西门子公司3.0T Trio A Tim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工作站配带syngo MR B15图像后处理软件分别在ADC图及FA图上画出双侧海马头、海马体、杏仁核、丘脑及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并提取上述区域的ADC值和FA值。ROI的形态和面积依被测区域的形态和大小而定,以尽量减小容积效应对各测量值的影响。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基于体素全脑分析,首先将Bo图像配准到T2模板上;将配准得到的参数运用到相应的FA、ADC图,使FA、ADC图像标准化;对标准化图像进行平滑和降低噪声处理。最后统计分析采用两样本t检验,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述处理及统计分析均在统计参数图软件SPM2(http://www.fil.ion.ucl.ac.uk/spm/software/)中完成。结果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505、0.757),两组受试者均为右利手。ROI (region of interest)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癫痫患者的FA值减低区域位于右侧海马头、杏仁核及左侧海马体(P<0.05)。VBA (Voxel-based analysis)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癫痫患者的FA值减低区域位于右侧颞叶、右侧岛叶、右侧前扣带及右侧小脑齿状核(P<0.05);ADC值升高区域位于右侧内囊前肢及右侧外囊(P<0.05)。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右侧海马头及杏仁核ADC与病程相关(P<0.05,1=0.474、0.471);右侧颞叶、额叶、枕叶及右侧内囊前肢的ADC值与病程相关(P<0.05)。结论DTI检查能发现特发性癫痫患者脑组织微观病理改变,而且一些脑区ADC值改变与病程有相关性,为特发性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