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群演化的行为特征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englin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竞争的全球化,经济发展出现了区域集中化的趋势,特别是出现了参与全球产业链协作的专业化企业集群。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集群都面临着持续发展的问题。比如我国的企业集群大多创新能力弱、分工协作水平低、根植性差,而发达国家企业集群也需要产业升级和面临“空洞化”问题。这些问题在企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究竟是必然,还是偶然出现,迫切需要给予理论的合理解释。而现有企业集群演化周期理论缺乏对聚集效应作用下企业行为变化规律的分析,不能很好地指导企业和政府对上述问题的解决。 在总结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集群的主要聚集效应归纳为外部规模效应、交易成本优势和技术溢出效应,重点利用数理经济模型分析了竞争条件下聚集效应对同行企业聚集、分工和创新三种行为的影响,认为在企业集群整个演化过程中同行企业聚集、分工和创新行为的变化存在阶段性,并用典型案例的计量经济分析和比较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所得结论。 论文主要内容和创新包括以下几点。 (1) 证明了同行企业聚集可能形成的集群存在最优规模和最大规模。用外部规模经济效应来衡量同行企业聚集的动机大小,将其定义为同行企业在外部规模经济和拥挤效应共同作用下竞争均衡时的收益与企业分散时竞争均衡净收益的差额。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并非所有同行企业都能够形成集群;当企业集群形成后,外部规模经济效应与集群规模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2) 认为企业集群规模的扩大和交易成本优势的形成可以提高内部企业的纵向分工水平。不同于考虑交易成本、市场容量和技术要求对企业分工影响的一般分工理论,着重分析集群企业的交易成本优势和集群规模两个变量对同行企业分工的影响。将集群企业与内部企业分工,以及没有分工时的均衡收益进行比较,发现集群企业纵向分工存在一定的规模条件。用分工效应衡量分散企业进入集群分工的动机大小,将其定义为分工条件下企业聚集与分散的净收益之差。理论分析认为,分工效应随集群规模增大而增大,但最终会减小。 (3) 认为集群企业的创新动机将随着集群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溢出效应的增强而增加,但存在一定的限度。集群企业的创新效应通常指集群企业相
其他文献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诞生及成长,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了质的改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便捷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加快了信息的传递。然而计
我国在十九大中将乡村振兴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以此来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金融服务掌握农村经济的发展命脉,是实现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
在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其在经济建设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已然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的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本文首先就中
在惠斯登电桥实验中,可用数字电压表代替AC5/1型检流计.利用数字电压表内阻较大的特点,可以简化实验电路.通过选用不同精度的数字电压表做惠斯登电桥实验,并与AC5/1型检流计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介绍制冷压缩机用耐氟笼型异步电动机转子内孔推削加工、推刀设计、推削过程切削力和切削速度的合理选择,可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工效,适合大批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