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政策学者艾莉森认为,在政府工作过程中,政府能否实现制定政策的目标,政策制定的方案具有确定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只是占10%,而剩余90%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政策是否能有效的执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社会公民意识、社会管理服务等问题日益复杂化,对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和干部执行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圳市从2005年开始就探索加强执行力建设,实施了“责任风暴”和“治庸计划”。经过多年实践积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15年深圳市六次党代会后,新一届深圳领导班子又刮起了“马上就办”的干部执行力新风。在此大背景下,基层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执行力,不但有利于保障简政放权,切实巩固新形势下党的基层领导,同时有利于建立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本文以提升基层干部执行力为立足点,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提升基层干部执行力的理论依据,通过选择深圳市S区基层干部执行力建设的实践进行分析,得出了基层干部执行力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国内外其它地方提升干部执行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强化基层干部执行力的对策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基层干部执行力面临六大困境:执行程序繁琐化、执行表面化、执行局部化、执行推诿化、执行非专业化和执行停滞化。究其原因是三大方面造成的:在执行主体上,主要是基层干部价值取向和心态有所偏差,工作缺乏成就感,法制意识不强,工作缺乏专业性;在执行机制上,主要是政府职能调整不到位,职能边界模糊不清,公共政策制定不科学不合理,干部考核和晋升机制不完善、第三方组织参与公共管理和服务不强;在执行环境上主要是执行文化缺失,薪酬改革迟缓,干部缺乏社会理解等。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提升基层干部执行力。包括建立权力清单,构建高效电子政府,规范执行内容;通过构建、完善录用晋升淘汰机制、强化职业观念、干部考核机制和知行合一的执行文化,提升干部执行的主动性;通过强化监督和问责机制,实现执行过程中的控制,通过实行分类管理和依法制定岗位职责,引入第三方参与公共管理服务,提升执行专业化;通过强化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法规性,构建跨部门协调平台等,实现执行整体效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