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系统地分析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四种壳色(金壳色、红壳色、黑壳色、白壳色)选育系雌雄间的差异,并探究了其壳色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相关性及空气暴露条件下的生理变化,以期为马氏珠母贝的良种选育及运输胁迫应答机制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主要结果如下:一、为揭示马氏珠母贝不同壳色及性别间的生产性能,对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雌雄间的数量性状(湿重、壳重、软体重、闭壳肌重、壳长、壳高、壳宽、铰合线长和闭壳肌拉力)及才女虫(Polydora ciliata)感染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马氏珠母贝雌性较雄性大,且雌雄性别对闭壳肌拉力与抗才女虫感染能力影响较小。红壳色选育系的生长性能最优;白壳色选育系闭壳肌拉力最大,为58.9±11.4 N,显著大于其他三种壳色选育系(P<0.05);红壳色选育系的总才女虫感染率最高为85%,抗才女虫感染能力最差;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间的性别分化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白壳色选育系和金壳色选育系为偏雄群体,红壳色选育系为偏雌群体。二、为探究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组织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TCC)及其与壳色间的关联,测定了120只马氏珠母贝(每种壳色30只)胃囊、鳃、闭壳肌和外套膜的TCC及其贝壳角质层和珍珠层颜色。结果表明,四种不同的组织和四种壳色选育系之间的TCC差异显著(P<0.05)。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的角质层颜色差异显著(P<0.05),但其珍珠层颜色相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马氏珠母贝组织中的TCC和角质层颜色显著相关(P<0.001),而与珍珠层颜色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该结果说明在育种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质层颜色的选择来繁育高TCC或低TCC马氏珠母贝群体。三、为探究不同温度空气暴露对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生理指标的影响。测定了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在19℃、26℃和31℃空气暴露12 h后重新入水恢复72 h时的存活率及重新入水恢复0 h、6 h、24 h和72 h时的13种生理指标。结果表明,31℃空气暴露12 h会使马氏珠母贝的存活率显著降低,在31℃空气暴露下,黑壳色选育系存活率最高为80%,金壳色选育系的存活率最低为44%。马氏珠母贝空气暴露应激后恢复的最主要来源是脂肪,而不是纤维素和淀粉;且可能不依靠NO,而主要通过抗氧化系统的SOD、CAT、GSH-Px及水解酶ACP和ALP等的协作来对自身进行保护,其中GSH-Px可以作为马氏珠母贝抗空气暴露应激能力的一个检测指标。此外,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空气暴露下马氏珠母贝的LPS、ASAFR、SOD、NO和ALP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恢复时间下马氏珠母贝的AMS、CL、ASAFR、SOD、T-AOC、POD、NO、ACP及ALP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间的LPS、ASAFR、T-AOC、GSH-Px、MDA、ACP、ALP存在显著差异(P<0.05)。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空气暴露温度、重新入水恢复时间和壳色中的2~3个因子对马氏珠母贝LPS、AMS、CL、ASAFR、SOD、T-AOC、POD、GSH-Px、CAT、MDA、NO、ACP和ALP的影响均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