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前列腺小体外泄蛋白在慢性前列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研究背景和目的慢性前列腺炎(CP)是青壮年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之一。由于CP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目前尚没有针对CP客观准确的诊断方法,影响了CP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本研究通过检测尿液中前列腺小体外泄蛋白(PSEP)以评估其作为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测定412例研究对象的尿液中PSEP水平。研究对象中正常对照20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210例。其中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有116例完全符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Ⅲ型前列腺炎的定义(NIH-ⅢA型60例和NIH-ⅢB型56例)。本研究对CP患者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前列腺液常规中的白细胞和卵磷脂小体,前列腺按摩前、后患者尿液中PSEP水平以及NIH-CPSI评分进行了分析。此外,我们还对36例CP患者进行了随访研究,并对CP患者治疗前、后患者尿液中PSEP水平以及NIH-CPSI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在CP的诊断中,前列腺按摩前和前列腺按摩后尿液中PSEP的敏感性为86.93%vs 61.06%,特异性为85.15%vs 85.15%,总符合率为85.24%vs61.06%。ROC检测出临界值为1.26 ng/m L,前列腺按摩前、后尿样中PSE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6和0.709。此外,治疗前(平均4.41 ng/m L)和治疗后(平均7.81 ng/m L)的PSE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平均0.29 ng/m L)。在CP患者的随访期间,临床症状的改善与PSEP的水平变化无关。NIH-ⅢA组的NIH-CPSI评分和子评分与PSEP水平无关,而NIH-ⅢB组的NIH-CPSI评分与PSEP负相关(P=0.014)。其中NIH-ⅢB组患者的疼痛症状(P=0.006)和症状严重程度(P=0.021)与PSEP水平显著负相关。结论PSEP用于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断客观、无痛苦,是一项新颖、简便、无创的诊断慢性前列腺炎的潜在分子标志物。第二部分慢性前列腺炎相关预测模型初步构建与验证研究背景和目的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是慢性前列腺炎最常见的类型之一。CP/CPPS患者可有多种临床症状,其中以疼痛症状最为常见,例如骨盆痛或会阴部疼痛等。慢性前列腺炎的疼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医疗负担。本研究旨在建立一个模型来预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疼痛严重程度,为CP/CPPS患者的诊治以及疾病预后判断提供新的思路。材料和方法通过对包含204名CP/CPPS患者的训练队列中数据的分析构建了预测模型。在本研究中,选择研究对象的15个临床变量并应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以筛选出预测候选因素。使用制作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校准图和决策曲线分析的方法对预测模型的辨别力、精准度和临床实用性进行了评估并通过验证队列对建立的临床预测模型的性能进行了探索。结果采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建立列线图模型,该模型包含年龄、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等级、憋尿、情绪焦虑或烦躁、性生活避孕情况和吸烟行为等变量。该模型显示出良好的辨别力,训练队列的AUC(ROC曲线下面积)为0.737,而验证队列的AUC(ROC曲线下面积)为0.716,与校准图和决策曲线所检验的结果一致。结论1.年龄、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等级、憋尿、焦虑烦躁、无避孕措施的性生活和吸烟均是CP/CPPS患者疼痛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2.基于年龄、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等级、憋尿、焦虑烦躁、性生活避孕情况和吸烟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预测CP/CPPS患者疼痛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