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争是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特别在当代文学中,战争文学占据着一个不可动摇的地位。战争文学虽然把战争作为自己的传达对象,但是,它毕竟不是一种战争学,而是一种倾向于“人”的艺术创造。战争只是一个表现人性的台阶,因此,用人性意识超越战争意识才是战争文学的终极目的,也是战争文学永久的魅力。
20世纪90年代后期,许多战争文学小说家利用战争这个舞台重新召唤英雄,注重从人性的角度去塑造人物和描写战争,从而创作出了一批深受读者喜爱的战争文学作品,如邓一光的《我是太阳》,都梁的《亮剑》,以及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等等。
本文试图以邓一光的《我是太阳》,都梁的《亮剑》,以及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这三部革命历史战争小说为例从两个方面对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一阶段战争文学创作中的人性书写进行阐释和梳理。
首先是从英雄主义和人性书写融合这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释。这里又从三个方面切入分析,即人性的悲情性,刚烈性及平民性分别在英雄身上的体现与书写。在以往的大多数战争题材作品中,众多的无产阶级英雄大都是除姓名、长相、以及一些微不足道的个性特点可以不伺外,其本质都是相同的。而在《我是太阳》、《亮剑》以及《历史的天空》中的英雄形象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还原,不再是单纯性的扁平人物,而是一个个充满个性色彩的传奇英雄。作品在把英雄作为战争文学的主题书写同时还在正视英雄身上所体现的人性弱点方面进行了书写,正是他们的这些弱点和缺陷,从人性的另一方面解读了他们的真实性和新鲜感。
其次是从非英雄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人性进行书写,一是从女性在战争中体现的人性意蕴来书写。在以往的大多数战争文学作品中,大多数女性基本上是以“无性化”的形象出现,没能充分展示最能体现女性独特命运与天性的东西,而在《我是太阳》、《亮剑》以及《历史的天空》中均将女性从传统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展现她们作为女性所独有的风采,从女性的容貌,性格,以及爱情观和性爱等方面来进行刻画,表现了女性特有的人生遭遇和命运,不仅还她们以真实的历史面貌,还从独特的女性视野中,对革命、战争与人生进行了广泛的思考,体现了女性在战争中的人性意蕴。二是反面人物所蕴含的人性意蕴。反面人物作为英雄人物的对立面,在以往很多的战争小说中往往也是以脸谱化出现,在上述三部小说中,对反面人物的描写注重从人性的角度去分析,而不是简单的对他们做出善与恶、好与坏的判断,注重体现他们人性中的复杂性。三是从其他次要人物体现的人性意蕴方面来书写的,这三部小说中均有许多形象、性格鲜明的次要人物,他们的存在使作品更为生动,他们也为人性的复杂性提供了全面的补充,作品为这些人物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他们人性的舞台。
因此,通过对这三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战争题材小说从人性的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的战争文学在继续深化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同时,更关注人性,通过战争现象和战争伦理道德,在探索战争和人性的关系上有所创造、有所突破,开辟了我国战争文学创作更加宽广的道路,在人性之路上继续深化、拓展。
总的来说,本文是以这三部小说为例对20世纪90年代后期战争文学的人性书写进行评价,在文学多元化的今天,人性化写作,特别是战争文学中的人性化写作是一种主要的存在方式,它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为战争文学创作的前行和繁荣在审美上提供比较切近的具体参考和形而上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