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S/TP和以太网的BACnet服务性能仿真与评估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le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ACnet是由美国采暖、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研究和制定的一个关于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开放性通信协议,现在是楼控领域唯一的ISO标准。该协议规范了楼宇控制设备实现互操作的方法。它定义了18种标准对象及属性,提供了6大服务,使不同厂商的产品在内部结构和算法不同的情况下,只要遵循BACnet协议,就可以实现互操作。BACnet标准提供了4种可选局域网技术(ISO8802-3、ARCnet、MS/TP和LonTalk)和一个PTP远程连接技术。NS2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离散事件驱动网络模拟器,其源代码完全公开,可供使用者在Unix、Linux、Windows等系统平台上使用和进行二次开发,并可以提供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等链路层及其高层精确到数据包的诸多网络行为的模拟与仿真。在学术界和教育界,有大量的人在使用NS2。采用BACnet为数据通信协议的智能建筑控制系统,尽管有节点资源共享、可互操作性强和连接简便等特点,但同时也可能带来网络系统共有的一些缺点,如网络瓶颈和信息传送延迟等。如何能有效地掌握BACnet控制网在信息传送延迟和流量方面的性能表现,以便在实际应用中避免出现,因网络瓶颈和信息传送延迟而造成的对控制系统整体性能的负面影响,这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文章介绍了目前几种典型的网络性能分析方法,计算机仿真法为计算机网络性能分析的主流方法,尝试了使用NS2对基于以太网和MS/TP的BACnet控制网进行仿真测试。在仿真过程中,考虑MS/TP的复杂性,对MS/TP协议所定义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了专门测试;另外,由于以太网主要运用于主干网,在应用服务测试中,加入了能够传送大块数据的Atomic Write File服务。本文第2章介绍了BACnet协议标准,详细阐述了BACnet协议的4层体系结构、BACnet应用服务以及BACnet标准所采用的5种局域网协议;第3章介绍了网络性能分析评价方法和计算机仿真原理,归纳出影响计算机网络性能的主要因素以及网络性能评价的指标,同时对仿真软件NS2作了详细介绍;第4章介绍了如何对基于MS/TP的BACnet控制网性能进行仿真测试,对MS/TP协议进行了全面且详细地描述,阐述了如何在NS2中加入MS/TP协议模块以及各节点网络层以上的功能模块,以及使用NS2对基于MS/TP的BACnet控制网进行仿真的过程,并对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第5章对基于以太网的BACnet控制网络性能进行仿真测试,由于以太网通常被用作控制系统的主干网,因此在测试时AtomicWriteFile服务的性能被考虑进去,用于考察较长数据包在基于以太网的BACnet控制网中的性能表现,同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第6章对本文的仿真结果进行总结。通过本文的研究,确认了能影响基于以太网和MS/TP的BACnet服务性能的关键因素,并总结出一些参考意见,可为楼宇自控系统工程师在设计和维护过程中提供指导性帮助。
其他文献
IP网络的飞速发展、新型网络应用的层出不穷,使得网络环境越来越复杂,给网络监测、管理和运维等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实现对发展中的IP网络的有效监测、管理与运维,需要功能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人们不断的获得大量基因序列数据,互联网上的基因数据正呈指数增长,这些内涵丰富的数据为人们分析和研究基因的组成与功
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很多方面的研究已经逐渐完善,但是仍然存在数据访问延迟、网络堵塞及能量消耗过多等问题。研究表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缓存技术能改善上述
光要发生衍射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即:发生衍射的孔径必须接近光的波长。而可见光的波长很短,大约在10m和10m之间,所以要获得线度与之在同等数量级上的孔径非常困难。这就给衍射的理
本文对文本主题词抽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介绍了一种利用关联规则挖掘中文文本主题词的方法。其中文本主题词由关键词和相关词组成,用户可以根据提供的关键词和相关词了解Web页
日益严重的垃圾电子邮件已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基于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邮件过滤技术是当前的一大研究热点。已有的关于垃圾邮件过滤的技术或方法有:朴素只叶于过滤器、?
学位
基于事例的推理技术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对许多领域都能够适用,具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它能够借助数据库系统对以前工作和成功经验进行保存,在遇到新问题时通过检索得到解决方
智能监控系统在几乎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对摄像机摄录的图像序列进行自动分析以达到对监控场景中的运动目标进行定位、识别和跟踪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判断运动目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流媒体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现有的互联网络建立在传输非实时数据的基础上,在延迟、抖动和包丢失率等方面,缺乏对实时通信的良好支持。流媒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