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佩甫小说中的创伤书写

来源 :南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gcheng8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人类诞生起,创伤就成为普遍存在的重要命题,创伤笼罩着现代文明的前进道路,成为人类发展过程中一抹挥之不去的阴影。文学作为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反映,其创作自然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文学创作不可能回避或无视创伤的存在,创伤书写也就成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各样的战争、革命、灾难、运动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无法回避的素材,也为创伤书写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许多作家自觉承担起对人类命运的反思和追问,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创伤文学的写作中,创作了一大批有深度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本文在众多关注人类创伤的作家中,选择李佩甫为研究对象展开论述。李佩甫是当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始终以深情的目光和冷静的笔调书写着脚下这片土地。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饥饿、贫穷、疾病这些独特的生命体验所造就的精神创伤在他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因此,创伤也就成为其小说创作的重要特点。李佩甫以创伤为支点来审视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生存境遇和精神裂变,在创作中倾注了自己的深度洞察和理性反思,他用悲悯的情怀和感同身受的关切塑造了不同类型的创伤人物,展示了多角度多维度的创伤类型。通过对李佩甫创伤书写内容与手法的分析,也让我们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平原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境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李佩甫的小说创作进行深度解析,以创伤理论为基础对其作品中人物的创伤类型、主题、原因以及表现进行梳理,探索创伤背后的深层意蕴和思想价值,实现对受创群体的真诚抚慰和审美救赎,进而揭示出李佩甫小说的创伤叙事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论文主要分四个部分,绪论部分对李佩甫的文学创作和目前学界对李佩甫小说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指出关于李佩甫作品的创伤书写尚且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并简单介绍选题原因及背景,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从创伤理论的源头入手,通过追溯创伤的词源本意,梳理出创伤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进和发展,以及创伤理论的形成和完善。并且通过指出创伤书写在文学领域的普遍存在来分析创伤与文学的结合条件以及衍生出来的新的问题,确立创伤叙事的研究视角。第二章对作品中塑造的受创者类型进行梳理,归纳出乡村统治者、离乡入城者、沉默的大多数和边缘化的女性这四类,几乎涵盖了小说中的所有人物形象,更能反映创伤的普遍性。第三章把创伤进一步细化,指出创伤的不同类型和具体表现,涉及到身体创伤、童年创伤、情感创伤等主题,分析小说的现实批判精神。第四章将跟随作家的指引,探究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想要走出创伤阴霾和现实阻碍的艰难尝试,通过小说人物的不同命运走向揭示出无法终结的创伤和艰难救赎,以及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神性色彩。结语部分肯定了李佩甫创伤书写的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以及引发我们当下的一些思考。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汪曾祺散文以其“异秉”存在于当代散文,即其融“诙谐”于“和谐”,于“和谐”见“灵逸”的美学价值。作为文艺“两栖”的创作者,散文充当着汪曾祺全部艺术创作的“素材库”与“记录仪”。从他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更为切近地看到汪曾祺作品中所呈现的对于“美”与“人”的不懈追求。他用纯粹、朴实的“文人情怀”抒写自己对于人世别样的热爱与真情,他在散文中所显现的“士大夫”人格也极具当代意义,即追随传统文化中的文人情趣与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党和国家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全力聚焦“三农”问题,要做好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走好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的第一步。在新发展阶段,我国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将有助于解决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有利于推动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2017年提出要加速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在管理视角下的国家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中的学生德育管理已进入改革教育新阶段,民办高职教育中的德育管理未能跟上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快速轨道上来,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管理,提高地方人才就业竞争力,在公共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是当前西部地区民办高校学生德育管理具有艰巨任务。本文以贵州6所民办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对象,从学生来源特点、教师的
中国的汉字作为一种载体,其彰显了中国文化的魅力。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突显重要性,是低年级阶段教学工作的重点,为阅读和习作教学创设了学习条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小学生将目光放到自身的学习行为上,从而审视自身的学习方式。而国内外的学者对于低年段学生识字学习行为的关注度不够,这也为本研究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本研究主要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理论及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
五元杂环骨架常见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因其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受到合成化学和药物化学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因此,开发五元杂环衍生物的高立体选择性合成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发展了两类过渡金属催化可控非对映体选择性构建五元杂环的方法,即:Pd(0)Sc(Ⅲ)催化可控非对映体选择性[3+2]-环化反应和Au(Ⅰ)/Ag(Ⅰ)催化可控非对映体选择性[3+2]-环化反应构建五元杂环衍生物。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