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溶液”是九年级化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化学科学中最基础的知识。溶液是一个常见的概念。虽然它不只是化学科学独有的概念,但在化学科学中对溶液的认识具有化学科学的特征。对学生溶液学习结果调查显示,九年级学生虽然对溶液不陌生,能自然地凭生活经验对溶液在表观层面认识,但不会从化学科学层面对溶液的组成、性质等知识进行主动认知,不能构建起溶液概念的意义。鉴于溶液概念对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研究学生溶液的学习过程,构建溶液概念的意义,不仅对中学化学溶液教学优化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化学科学思维方法有很好的实际意义。本课题选取了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的形成”和“溶解度”作为研究内容。首先在2012届九年级学生中运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在学生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运用学习理论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找到学习条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最后依据学生的学习过程修改教学设计,设计更加符合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过程,在2013届九年级学生中进行教学实践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溶液的学习是从表观到微观组成的过程。形成表观溶液概念时,让学生观察具体的溶质、溶剂及溶液形成过程,是学生对溶液认识最有效的方法。溶液微观组成的学习,需要学生有很好的化学式基础,知道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式,还需要掌握溶液的微观形成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溶液的性质。溶解度的学习,首先要掌握溶解的过程,然后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曲线图的学习,不仅需要对溶解度的相关知识有很好的掌握,还需要有较强的分析图像的能力。溶解度曲线图上包含了大量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因此,在溶解度曲线图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绘制溶解度曲线图,在绘图的过程中理解图像所包含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