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纳米晶的电致发光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esh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电子产业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利用现有的硅技术实现光电子器件集成是当前光电子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由于其发光的稳定性、结构的稳固性以及所具有的受激辐射特性,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成为制造硅光源的优选材料。工作中所涉及的nc-Si的电致发光研究是nc-Si 实用化的重要步骤。 本论文主要包括两部分工作:其一是镶嵌在SiO<,2>介质中的纳米晶Si(nc-Si:SiO<,2>)的电致发光(EL)鉴定;其二是nc-Si:SiO<,2>的EL 增强研究。 一、通过对比室温下的单层nc-Si:SiO<,2>和SiO<,2>的光致发光(PL)以及电致发光(EL)特性,得出结论:nc-Si:SiO<,2>的EL包括纳米晶Si和缺陷两部分的发光,并且分析了nc-Si:SiO<,2>的PL和EL的峰位不同的原因。我们还发现,通过钝化nc-Si:SiO<,2>界面的方法只能增强纳米晶Si的PL强度,而不能提高纳米晶Si的EL强度。 二、我们在nc-Si:SiO<,2>掺入适量的稀土元素Ce<3+>,提高了纳米晶Si的光致发光强度,同时发现它对纳米晶Si的电致发光也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要实现可实用的硅光源,电致发光强度必须得到大幅度的增加,所以必须进一步研究出更加有效的掺杂方法来提高纳米晶Si的EL强度。
其他文献
在旋转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会形成弯曲的涡流。本文以前人工作为基础,将实空间从两维扩展至三维,并用解析的方式研究了当系统能量最小时有限个数Nv 涡流的构型,并且对有限涡流
在托卡马克型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光学诊断是等离子体物理诊断中的最主要手段之一。随着聚变装置规模的增大,许多光学诊断系统都必须在装置的真空室内设置反射镜(第一镜)。
学位
量子信息技术是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结合的产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它包含众多的子学科,诸如:量子计算机,量子算法,量子博弈,量子通信,量子网络,量子存储,量子纠错等等。近年来,科
物理学中基本物理常数的确立及精密测定与物理学的发展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准确测量基本物理常数尤为重要。以普朗克常数h为根本特征的量子论给人们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
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激光加速带电粒子(主要是电子)已成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这一学科的一个热点问题。本课题组在以前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激光加速电子机制——俘
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PSII)是一种有效的离子注入技术,利用这一技术可以改变材料表面性能,它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离子注入技术所存在的“视线”限制的缺点,尤其对空心管等形状的工
早在1968年,Veselago(前苏联,物理学家)在理论层次上剖析了电磁波在介电常数ε和磁导率μ均为负数的材料中的传播现象。之后,Eli Yablonovitch(bell laboratory)和Sajeev John(Princeton University)便提出了一种在一定的频谱范围内存在带隙的周期性介电结构(periodic dielectric structure),这便是光子晶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