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黄土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试验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黄土地区工程建设规模日益扩大。黄土一般具有湿陷性等特征,影响黄土地基承载力的因素较为复杂。因此,对黄土地区地基承载力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近些年来,我国发生的几次大地震(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等)造成了严重灾害,使得建筑物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动承载力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鉴于此,本文以陕西境内Q3原状黄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粒度组成(靖边砂黄土、洛川粉黄土、泾阳黏黄土)、不同含水率的Q3原状黄土进行了动、静三轴试验,对Q3原状黄土动静强度特性、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黄土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应变软化型和应变硬化型。在相同的围压下,随着含水率的增大,黄土抗剪强度逐渐减小。在相同的含水率下,随着围压的增大,黄土抗剪强度逐渐增大。相比含水率,围压对抗剪强度的影响较大。随着含水率的增大,黄土黏聚力逐渐减小,内摩擦角也逐渐减小。相比内摩擦角,含水率对黄土黏聚力影响较大,对内摩擦角影响较小。(2)在同一含水率和围压下,随着破坏振次的增加,黄土动剪应力逐渐减小。含水率相同时,相同振次对应的动剪应力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围压相同时,相同振次对应的动剪应力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含水率的增大,砂黄土动黏聚力逐渐减小,动内摩擦角变化不大。相比动内摩擦角,含水率对砂黄土动黏聚力影响较大。随着含水率的增大,粉黄土动黏聚力变化不大,内摩擦角逐渐减小。相比动黏聚力,含水率对粉黄土动内摩擦角影响较大。随着含水率的增大,黏黄土黏聚力逐渐减小,内摩擦角也逐渐减小。相比动内摩擦角,含水率对黏黄土动黏聚力影响较大。砂黄土动剪应力大于粉黄土以及黏黄土动剪应力。(3)随着正应力的增大,黄土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逐渐增大。随着破坏振次的增大,黄土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逐渐减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砂黄土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和黏黄土抗震承载力系数变化不大,粉黄土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逐渐减小。从砂黄土到粉黄土到黏黄土,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大体上逐渐增大。从砂黄土到粉黄土到黏黄土,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平均值逐渐增大。
其他文献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和保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文明的永恒话题。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展,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加快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研究成为迫切要求。尽管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我国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有所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局面,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各主体合作共治的格局尚未建立。文章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以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