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传统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稳固家庭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由此,离开家园到城市寻梦的农村女性,也就成为了新时期注目底层的小说创作中具有时代特色的出走女性形象。农村女性为什么要离开家园来到城市?新时期小说中农村女性出走的原因可以大体分为两种。第一,是为寻找情感归宿出走,也是因为对异性怀有美好期待,属于传统的“私奔”窠臼。其中包括自我意识觉醒后的自觉自愿出走和遭遇不幸后的被逼无奈出走,前者因为是自主行为,可视为对父权、夫权的反抗;后者是被动行为,大多最终没有摆脱悲剧的命运。第二,是为生活水平提升,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农村的贫穷落后、城市的富庶文明,成为农村人奔向城市的双重动力。或为摆脱自身、家庭的物质困境,或为践行内心对城市的向往,在相对保守、女性地位也相对低下的农村,女性更希望在城市获得新的生存体验。来到城市的农村女性生存状况如何?身处陌生的城市,农村女性首先面临的是生存的艰难,然而城市提供给她们的能够自养谋生之道有限:和男性一样的高强度劳作、耗时重复的服务行业和冒险薄利的小生意。不乏女性在恋爱、婚姻中寻找立足城市的机会,但大多以上当受骗、被玩弄了局;少数女性和城里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但前提并非对等的情感,而是彼此的利益博弈。农村女性在残酷的现实处境中,精神发生了异变,出现了堕落危机:身体被物化,成为可交易的商品;传统乡村社会保有的真善美开始退守。可见,城市并非农村女性的理想国,她们又当何去何从?尴尬的是:在城市她们是边缘人,有物质匮乏和精神孤寂的困扰;在乡村她们又是叛逃者,乡村传统价值标准已经给她们贴上不道德的标签,她们自身也难以再适应乡村的生活。于是,她们成了城市与乡村间的漂泊者。探求小说中出走农村女性形象的生存困境、悲剧命运以及未来走向,呈现创作主体的悲悯情怀和责任诉求,既具有文学意义,也具有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