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是涎腺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生长较为缓慢但侵袭性强,常沿神经、血管生长,易复发和转移。目前对该肿瘤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和放化疗为主,尚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预后极差。且常规的化学药物所产生的毒副作用以及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仍是困扰临床的难题。因此,寻找或研发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无毒药物成为当前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茶多酚(tea polyphenols)具有良好的抗瘤活性,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其中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最高。茶多酚中EGCG能抑制口腔癌、肺癌、胃癌、大肠癌等癌细胞生长,现已发现其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的形成、生长和转移。EGCG对于不同种类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并不一致,其对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未见报道。本文拟研究EGCG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株增殖、凋亡的作用,并对EGCG影响细胞生长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进一步临床EGCG靶向治疗口腔腺癌的应用提供细胞学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株实验对象,研究不同浓度(0-80μM)的EGCG对SACC-83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通过倒置显微镜下细胞形态观察,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EGCG对SACC-83细胞EGFR/Erk信号通路蛋白以及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情况,研究EGCG对SACC-83细胞生长的影响,并对EGCG影响细胞生长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结果: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学形态发现,EGCG(浓度0-80μM)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作用48h时,SACC-83细胞随EGCG浓度升高而逐步出现细胞凋亡现象。细胞体积缩小,连接消失,与周围的细胞脱离,悬浮细胞增多,细胞质呈明显的空泡化。2.经MTS检测,EGCG (0-80μM)对SACC-83有增殖抑制作用。当浓度达到40μM时,EGCG作用48、72h后细胞的增殖率低于对照组(P<0.05)。当达到80μM时,24、48、72h后均检测到了细胞增殖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48、72h后,80μM组的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40μM组,40gM组显著低于20gM组(P<0.05)。EGCG在浓度40-80gM的范围内对SACC-83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并存在剂量效应。3.经流式细胞仪分析,EGCG (0-80μM)作用于SACC-83细胞24、48、72h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浓度20μM、40μM、80μM组凋亡率显著增高,且三个时间点的20μM组的凋亡率显著高于10μM组(P<0.05)。在这三个时间点均未检测到20μM、40μM、80μM组之间凋亡率的差异(P>0.05)。EGCG在浓度20-80μM时对SACC-83细胞具有凋亡促进作用。4. 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EGCG (0-80μM)作用SACC-83细胞48h后,随着EGCG浓度的增大,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rk(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Bcl-2(B淋巴细胞瘤-2)蛋白的表达降低,Er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的相对表达量基本持平。EGCG对SACC-83细胞有抑制Bcl-2、EGFR蛋白表达、Erk蛋白磷酸化的作用。结论:1. EGCG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EGFR/Erk信号通路参与EGCG的作用过程,且与作用浓度正相关。2. EGCG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具有凋亡促进作用,抗凋亡蛋白Bcl-2参与EGCG的作用过程,且与作用浓度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