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守儿童”是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不断转移这一社会现象而产生的。究其根源,则是受到国家城镇化、工业化建设,乡土文化的断裂以及农村社会转型的深刻影响。由于社会保护不到位、学校教育质量低下、监护人能力差以及父母远离农村,导致这些孩童出现了一些心理、性格甚至道德品质问题。近年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解决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这一老大难的社会问题,不仅关系着“留守儿童”价值观的养成和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2016年2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文件,文件强调了对于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维护以及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是家庭与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党和政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1 本文首先在阐述主要理论依据的前提下,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并系统地分析相关的研究成果,指出其中的不足;其次,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帮扶普遍现状和媒体介入的作用发挥情况进行分析;再次,根据调查数据,结合笔者实际工作实践,阐述区域电视媒体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帮扶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并分析其面临的困境和局限;最后,根据以上部分的问题和作用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对策,希望能联动地方政府、学校、家庭和媒体的力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健康有益的社会和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