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神经干细胞的概念是于1992年由Reynolds和Richards首次提出的,他们在成年鼠的纹状体和海马中分离出能够不断增殖并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群落,这种细胞群落被命名为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一经发现,众多学者给与了极大的重视,纷纷研究其生物学行为及特点。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自我更新:神经干细胞具有高度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在一定条件下能不断进行有丝分裂;②通过不对称分裂产生除自身以外的其它细胞;③可分化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等神经组织细胞和结构。因为它的这些特性,将其应用在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修复提供了可能。而阐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成为了我们必先解决的课题。人们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几种与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密切相关的神经生长因子,比如碱性成纤维神经生长因子、表皮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等等;本研究是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和计算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下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的神经元的数量和形态,借此研究和探讨两种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为利用神经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理论基础。目的1、熟悉和掌握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的方法,为今后神经干细胞的研究提供物质基础;2、观察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对体外培养的胎鼠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1、从出生1周的SD大鼠脑组织中分离神经干细胞进行原代培养。2、观察培养过程中干细胞的生长情况,培养至第6天时取部分细胞行Nestin染色;3、将另一部分培养好的神经干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分别移种至6个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中放置3个盖玻片,每2个培养皿(含6个盖玻片)为一组,共分3组。分别为bFGF组、bFGF+BDNF组及空白对照组;培养4天后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培养细胞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的表达,以观察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状况,包括神经元的数量及神经突起的发生情况。4、计算每组神经元及神经突起的数量,求出每组的均值。5、统计方法:所有结果以(?)±s表示,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培养出的细胞呈Nestin阳性,为神经干细胞;2、各实验组均可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生长和分化。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bFGF能明显增加NSE的表达(P<0.01);3、bFGF和BDNF联合作用不仅能增加NSE的表达(P<0.01),细胞突起数量明显多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1、bFGF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数量增加;2、在bFGF的基础作用下,BDNF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及其突起数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