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项研究是一项语用明示教学的准实验研究,旨在调查语用明示教学条件下外语学习者能否有效地提高其目的语的语用能力;同时,学习者因素是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语用能力的发展。本研究以语用能力的一个主要侧面--言语行为能力为研究对象,教学目标为请求行为和拒绝行为。本文对文献中关于语用明示教学效果的研究做了初步的比较和分析,发现研究者对其成效性意见不一,而其所采用的具体的教学策略,除了都包含规则讲授策略以外,有着很大的差异。为此,本文基于注意力假说、二维模式假说、和输出假说提出了语用明示教学的五个基本原则,并依据这些原则设计了详细的教学策略。受试包括55名大学一年级英语学习者。其中,32名分布在实验组,23名分布在控制组。主要数据通过实验前和实验后两次语篇补全测试问卷来收集。以英语本族语者在相同问卷中所使用的言语行为策略为依据,本文对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和实验后问卷中反映的差异,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同一份问卷中所使用策略的差异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并且对从统计结果中观察到的差异,运用软件SPSS 10.0分析了差异的显著性。实验结果表明语用明示教学在增加学习者目的语语用-语言策略方面作用显著,但在促进外语学习者社交-语用能力提高方面的作用受到很大的局限。同时,本文对实验组内在融入性学习动机、社会文化认同、语法能力方面具有明显差异的学生的进步幅度所作的比较分析显示学习者因素对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明示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