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尔维娅·普拉斯(1932-1963)无疑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自白派诗人中最富才情、最富诗意的诗人之一。她的诗化人生和人生诗化曾一度成为评论界的焦点。她让自己的诗歌穿梭于“自白、自我、自杀”之间,并将罗伯特·洛威尔所开创的一代诗风推到了顶点,实现了W·B·叶芝所谓的20世纪诗歌将是“心灵发出的叫喊”的夙愿。在她看来,这样的叫喊才是人存在于世的最真实的声音。她是一个“内心狂暴的诗人”,她在用生命写诗,也在用死亡锻造黑色艺术。生存或死亡的意识在她的诗中涌动着,成为我们阐释理解其诗歌艺术的切入点。
本文以文学现象学为主要批评方法,兼用了心理分析和女性主义等相关理论,试图对女诗人诗歌中所体现的生命观作一探索。由于诗人的主观创造性直觉和客观生活体验既“圣经天启般地”又“自传性地”赋予了其诗歌以特殊含义,因而普拉斯的诗歌常常显示出对生命意识的强烈思索。论文引言部分介绍了美国自白诗运动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普拉斯诗歌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创造。论文第一部分通过对女诗人各个时期代表诗歌的系统赏析,梳理出女诗人自我生命观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脉络。论文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其生命观的诗意写照,即诗歌中所体现的生存、死亡、再生及生死之间的各种状态(主要以痛苦和疯狂为主)。论文第三部分具体阐释了普拉斯诗歌中与生命相关的各类主要意象,包括对海、月亮、树、蜜蜂和颜色五种意象的深入探讨,说明对普拉斯而言,它们是生命存在的不同方式。论文的结论是:普拉斯的生命观是生死交加、错综复杂的,融合了存在主义与女权主义等多元因素。她的诗歌不仅影响了美国和包括中国在内的诗歌创作,而且其本身富有美学价值和人文内涵,因而探索其诗歌中所体现的复杂生命观,除了重构其诗学体系外,更有利于我们拓展文学欣赏和批评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