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格既是一种新兴技术同时也是国家正在建设的基础设施,它能够充分吸纳以网络连接的各种计算资源,并将他们转化成一种随处可得的、可靠的、标准的和经济的计算能力。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诞生第一个网格系统到现在,网格体系结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经历了元计算,五层沙漏为代表的多层网格体系结构,再到2002年提出的开放网格体系结构OGSA,2004年提出的Web服务资源框架WSRF(并不是体系结构依然是一种OGSA的实现方案,但是解决了OGSI的许多缺陷)使网格计算同WebServices进一步无缝集成。
遥感数据的海量性和分布性造成的巨大的计算耗时和数据分布管理的负担是面临的一个挑战。这个挑战使得遥感应用和网格计算的结合成为必然。同时遥感数据本身的低耦合、可并行性使得遥感应用更适合于网格化。
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顾网格的发展历程以及基础理论,从而总结出网格的应用特点。
第二部分分析了遥感数据和遥感应用的特点。提出遥感应用与网格技术结合不但存在必要性,而且相对其他应用,遥感应用更易于网格化。
第三部分设计和开发了面向遥感应用的网格计算系统InterCondor。该系统将网格服务与典型的计算网格Condor结合起来,以一系列网格服务为系统的管理和调度中心,以Condor为系统的底层计算引擎。其中的网格服务包括注册服务,安全认证服务,数据传输服务,状态检测服务等。InterCondor系统是InterGrid概念的实现,它充分利用了网格服务跨平台,松耦合,动态创建与销毁等特点以及Condor易配置,多平台多语言支持,计算能力强和计算通量大的特点,大大提高了遥感应用计算的效率和数据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