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后苜蓿劣变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延缓苜蓿老化,保持苜蓿贮藏期间的品质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为了探究采后表观性状劣变规律,解析苜蓿老化机制,为选择最优的抗老化处理策略提供支撑,本研究分别以低温4℃保存(CK)、室内摊放(R)、UV-C照射(L)和高温高湿贮藏(TH)4种方式处理采后新鲜苜蓿和苜蓿干草,使用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色差仪等对苜蓿的感官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品质成分和安全性进
【基金项目】
: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草低损耗高品质规模化生产及产品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2017YFD0502103-02); 农业农村部农牧交错带优质青粗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集成示范项目(16200157); 校企合作项目“雨热同季高质量苜蓿干草收贮技术示范与研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后苜蓿劣变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延缓苜蓿老化,保持苜蓿贮藏期间的品质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为了探究采后表观性状劣变规律,解析苜蓿老化机制,为选择最优的抗老化处理策略提供支撑,本研究分别以低温4℃保存(CK)、室内摊放(R)、UV-C照射(L)和高温高湿贮藏(TH)4种方式处理采后新鲜苜蓿和苜蓿干草,使用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色差仪等对苜蓿的感官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品质成分和安全性进行评价,以期揭示苜蓿采后老化机制。试验一研究了4种老化方式对采后新鲜苜蓿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感官指标中CK、R、L组的明度(L*)、黄蓝度(b*)、色度(C*)随贮藏时间增加(P<0.05),TH组红绿度(a*)显著高于CK、R、L组(P<0.05),贮藏第7d a*达最大为0.22。生理指标TH组第7d丙二醛(MDA)含量降到最低,为7.21 mmol·g-1 FM;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L组中贮藏1-7d含量高于CK、R、TH组(P<0.05);CK的总抗氧化能力(TAC)在贮藏第7d最高为332.62μg·m L-1(P<0.05)。植物化学成分TH组总酚随贮藏时间先上升后下降,TH组贮藏第7d总酚和黄酮含量显著最低分别为1.98 mg·g-1DM和0.17 mg·g-1DM(P<0.05)。微生物分析发现酵母菌数量在TH组贮藏第7d显著高于采后新鲜苜蓿(CK0)(P<0.05),为7.10 CFU·g-1;CK贮藏7d霉菌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TH组霉菌数量最多为5.52 CFU·g-1。试验二研究了4种老化方式对苜蓿干草的影响,结果发现:可以观察到的是苜蓿干草叶绿素a+b随贮藏时间下降,TH组显著下降,到7d为3.17 mg·g-1DM;L组明度(L*)逐增加,CK、R、TH组明度减小(P<0.05);红绿度(a*)增加,但CK、R、L组值为负,TH组在贮藏第7d可以增加到0.07;黄蓝度(b*)、色度(C*)随贮藏时间减小(P<0.05),CK组b*、C*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基于微生物分析发现L组霉菌数量最少为3.46 CFU·g-1。L组在贮藏1-5d总抗氧化能力(TAC)增加,TH组贮藏第7d的TAC显著最低为353.39μg·m L-1(P<0.05)。生物活性成分中CK组总酚先增加后减小,在贮藏7d时TH组总酚含量显著最低为1.44μg·g-1DM(P<0.05);黄酮含量随贮藏时间下降,TH贮藏第7d黄酮含量显著最低为0.46μg·g-1DM(P<0.05)。苜蓿鲜草从老化3d表观性状和衰老相关指标开始发生变化,出现劣变;苜蓿干草在老化5d开始出现品质下降等现象。从4种老化方式可以看出低温4℃保存是延缓苜蓿老化最好的方式,紫外线持续照射会延缓霉菌酵母菌生长,在延缓苜蓿品质劣变方面起重要作用,贮藏过程中尽量避免高温高湿环境而引起苜蓿劣变。
其他文献
晋北农牧交错带盐碱草地不仅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维持我国北方生态安全的关键屏障,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区域草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草地盐碱化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制约了当地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以晋北农牧交错带盐碱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草地盐碱变化过程中(轻度盐碱化草地、中度盐碱化草地和重度盐碱化草地)植物特征、土壤特性、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
围封是最简单、实施面积最广和实施时间最充分的天然退化草地恢复的有效措施之一,围封不仅有助于恢复草地物种多样性、提升生产力,而且有利于草地土壤结构与功能的维持。尽管围封效果方面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报道,而且大部分研究基于不同退化程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类型等方面展开,但是围封对不同建群种类的典型草原植被和土壤的影响及其对比研究还不多见。本试验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长期围封和自由放牧的羊草(Leymus chi
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草地存在结构简单、生态功能低下等问题。长期水土流失与不合理农业生产活动导致该地区多为养分限制生态系统,施肥是促进该区草地生物量提升和草地恢复的有效措施。合理的氮磷添加不仅有助于提升草地生物量,还可优化群落结构和功能,加速草地恢复进程。本研究以晋北赖草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对照(CK)、氮添加(N,10 g·m-2·yr-1)、磷添加(P,10 g·m-2·yr-1
盐分胁迫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一种非生物胁迫,高盐胁迫对植株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外源补充褪黑素则可以增强其抗逆性。到目前为止,盐胁迫下褪黑素对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的影响及调控机理还未见报道。因此本试验以山西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自主培育的“晋农1号”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 cv.Jingnong No.1)为材料,探究100、200、300、
放牧是北方草地主要利用方式之一。放牧通过家畜的采食、踩踏、粪尿归还影响草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但是不同的放牧强度如何影响草地土壤限制性养分——氮素转化过程的研究并不多见,尤其在农牧交错带草地,限制了我们对放牧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关键制约因子的认识。本研究以山西右玉典型农牧交错带赖草草地为研究对象,依托2016年建立的不同放牧强度试验平台,包括4个放牧强度:不放牧、轻度放牧(2.35羊单位·hm-2·生
近场赋形不局限于单点聚集,而是能够在一定区域内实现自定义形状的赋形场,适用于局部微波热疗,金属成型切割等场景。现有基于时间反演(Time Reversal,TR)的场赋形主要集中于瞬态场,从频域角度讨论近场赋形场的研究较少。此外,与常用的频域阵列综合方法不同,TR方法不需要考虑单元的互耦,简化了计算。当将其应用于大规模阵列的场综合时,这种优势就变得很有帮助。本论文基于时间反演结合平面结构在近场实现
物体六维姿态估计目的在于从图像识别特定目标物体,然后预测物体相对于模型坐标系的位置和朝向。估计出的物体姿态可以应用到很多实际任务中,比如机器人操作、自动驾驶,和增强现实。随着深度学习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已经主导了物体六维姿态估计领域。基于深度学习的物体六维姿态估计算法需要大量的带标注训练数据,然而,对数据的采集和标注是非常昂贵的,对于物体六维姿态估计来说更是如此,原因在于标注物体
深度学习在为文字识别任务带来巨大的性能提升的同时,也需要消耗更多的计算与存储资源,特别是对于大类别文本行识别任务而言,需要更加复杂的模型来保证识别的性能,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字识别技术的实际应用。本文针对大类别文本行识别模型的加速与压缩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针对大类别文本行识别模型复杂度过高的问题,本文使用神经网络结构搜索(Neural Architecture Search,NAS
本文以‘临猗梨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调查,明确梨枣褐斑病发病规律及发病症状,并且对梨枣褐斑病果实进行品质测定,并对梨枣褐斑病果实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明确病原菌种类;测定了梨枣褐斑病果实与正常果实果皮与果肉内的10种营养元素,分析病果发生与元素消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将红枣专用肥和复合肥料分别与2种叶面肥以及杀菌剂进行组合搭配,比较各处理间对梨枣褐斑病防治效果及对果实
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法具有时域求解和简易直观的特点,但算法受Courant-Friedrichs-Lewy(CFL)稳定性条件限制。为了消除这种限制从而提高计算效率,国内外学者先后提出了无条件稳定FDTD算法和弱条件稳定FDTD算法,但这两类算法都牺牲了一定的计算精度。因此,国内外学者基于各种数学方法对提高算法精度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