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金融素养研究目的主要在于了解消费者金融技能和金融知识水平,从而预防金融风险并提升消费者个人金融福祉。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消费者金融素养作为一种必要的人力资本引起世界各国学者广泛关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类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日新月异都持续考验消费者的金融能力水平,把握金融素养的影响因素是认识消费者金融素养的基础,在已有研究中,其研究对象大多以城市居民为基础展开,而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素养研究目的主要在于了解消费者金融技能和金融知识水平,从而预防金融风险并提升消费者个人金融福祉。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消费者金融素养作为一种必要的人力资本引起世界各国学者广泛关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类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日新月异都持续考验消费者的金融能力水平,把握金融素养的影响因素是认识消费者金融素养的基础,在已有研究中,其研究对象大多以城市居民为基础展开,而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期,精准脱贫任重道远,由于农村地区受地域、资源等要素禀赋条件限制,与城市相比其金融环境更加恶劣,各种金融乱象也屡见不鲜。随着农村地区金融可获得性逐步增加,那么对于农村地区居民金融素养的研究是迫切和必要的。本文主要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引入社会互动影响因素,通过构建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文章在金融素养的测度上分综合、主观和客观三个部分考察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在分析的结构上,主要从“金融素养影响因素”以及“不同组别内部的影响因素差异”两个维度进行回归分析。描述分析结果表明,广安市农村居民综合金融素养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任有待提高。居民主观金融素养处于中等水平,居民不表现出强烈的金融偏好,但具有良好的财务规划意识和储蓄观念,其中青年人开支计划频率较高,中年人则更具养老规划意识。总体客观金融素养偏低,分析结果显示,居民存在对基础金融知识缺乏了解,对股票基金等资本市场知识缺少认识,计算能力差等问题。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教育、职业、社会互动因素都对居民主客观金融素养有显著影响,具体区别在于教育程度差异、职业类型差异、社会互动方式间的显著性程度差别。客观金融素养主要受教育因素影响,主观金融素养主要受社会互动因素影响。最后,差异性分析结果如下,首先是按年龄组的组内差异,青年人综合金融素养主要受教育因素影响,中老年则主要受社会互动因素影响,总体上年龄结构越高其综合金融素养得分越低。其次是性别组的组内差异,社会互动与男性综合金融素养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教育程度对女性的金融素养有显著提升,总体上男性综合金融素养得分高于女性。最后是职业组组内差异,职业分组中,农业兼业和非农兼业主要受社会互动因素影响,同时高中以上教育对非农兼业者素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与农业联系程度越低的职业者金融素养越高。综上,在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整体水平、主客观金融素养差异性、不同组别间综合素养差异性结果上,本文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本研究还发现,广安乡村居民社会互动程度良好,居民之间信息交流互通带来的金融素养提升效应是明显的。因此,本文建议应加强农村居民金融知识的普及和金融常识宣传,学校应强化青年学生相关金融学习教育,拓展社会技能,同时鼓励开设成年人金融再教育课堂;社会金融机构应适当引导消费者形成正确的金融理念;政府需要鼓励群众在金融领域互助交流,形成“金融角”,创造社会互动环境以提高居民金融风险意识及基础金融知识,从而促进乡土社会经济良性循环。
其他文献
自2014年以来,我国新农保与城居保合并实施,构建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文简称养老保险),一直以来成为我国重要的惠民政策,对于全国城乡居民意义重大,尤其是针对保险体系本就不健全的农村,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便于“三农”问题的解决,缓解因人口持续老龄化,农村空巢老人增多,和农村老人高抚养比所引发的相关社会问题,进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也是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在经过了急速扩张期之后,医药零售企业增速放缓,企业管理的视角从单一的关注业绩扩张逐渐转向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内部控制的地位进一步凸显,而资金一直被视为企业生产经营的血液,资金活动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的研究分析成为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在内部控制理论和资金活动理论的基础之上,本文对老百姓大药房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了识
词汇作为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构建语言的建筑基石,因此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是以单个单词为单位进行音、形、义的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机械记忆,造成学用脱节,学习效率低下,较大地影响了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词块理论是词汇教学中的新思路,目前国内外不少学者对词块理论及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他们的研究对象多为大学生。因此,笔者
中国资本回报率问题一直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改革开放初期,资本回报率大体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波动非常大,自1993年以来,中国资本回报率有了较大的下降,1979-2017年资本回报率整体的年标准差为6.0%。那么,引起资本回报率变动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本文基于q理论,结合资产定价模型,采用广义矩方法估计出调整成本系数,测算出考察调整成本后的资本回报率;在q理论框架下将其分解,以识别引起资本回报率变动的
先前研究表明员工的工作场所越轨行为非常普遍。工作场所越轨行为对员工本身和组织都会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对员工本身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有工作场所越轨行为的员工更有可能离职。这些员工会有更多的焦虑和愤怒体验,并进而导致出现生产率下降、士气低迷、浪费工作时间等现象。对组织层面的不良影响主要在于,造成企业资源浪费、口碑下滑、职工道德素养降低等,最终导致企业经济效益降低,影响企业长远发展。先前研究指出组织和个体
我国专项转移支付在支持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乡村振兴、重点区域发展等公共领域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2018年中央预算报告指出,2017年中央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总体资金规模已达到21886.61亿元。为了顺利实现中央宏观政策目标,就必须对专项转移支付进行监督。专项转移支付监督中,按照时间脉络可以划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本文将事后监督定义为:拥有监督权的主体依法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专项转移
宪法层面的住宅权应当具体权利化为何种权利,我国对于住宅权的保障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大部分学者对住宅权的研究仅停留在宪法层面。基于宪法住宅权保障难的考虑,本文希望通过进一步明确住宅权的性质,为住宅权的具体权利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从住宅权的宪法理论出发,先证明了宪法住宅权的存在并且根据域内外立法中关于宪法住宅权的规定对宪法住宅权进行了介绍,明确了宪法住宅权需要具体权利化的必要性。再次,介绍了学界中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经济建设的成效十分显著。但是,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正由粗放型、数量型发展向集约型、质量型转变。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需要对当前经济结构进行调整,经济结构转型处于进行时。与此同时,广大的人民同胞为追求美好生活而踏上了流动的人口浪潮中。我国的流动人口是助力当前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流动人口不仅有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而且
中小企业是构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是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当前新冠疫情防控时期,中小企业在保障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推进技术革新、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也在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在总量中占比超过九成,每年因为经营不善倒闭的中小企业不在少数,加上中小企业在贷款和资本市场上“被歧视”,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从而加
《公司法解释(三)》若干条文对有限公司隐名出资纠纷进行了规制,但该规定的出台并未终止学界对该类问题的讨论。如何实现隐名出资下各方当事人的利益衡平成为一个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学术价值的课题。围绕有限公司隐名出资下第三人利益保护,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是对“隐名出资”与“第三人”进行阐述,因为此两者为本文论述之基础。首先,本章对隐名出资的含义、特征和分类进行了阐述。其次,分析了为何隐名出资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