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肺通气策略对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切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1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术中高呼气末正压(PEEP)和低潮气量的单肺通气策略能否降低ARISCAT风险评分≥26的肺癌患者行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发生率。方法:在这项随机、单盲、对照研究中,选择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ARISCAT风险评分≥26的择期行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切除手术的68例肺癌患者进行分析。高PEEP组(n=33)在单肺通气期间设置为:潮气量为预测体重下5ml/kg,术中PEEP为10 cm H2O。低PEEP组(n=35)在单肺通气期间接受常规保护性通气:潮气量为预测体重下6ml/kg,术中PEEP为5cm H2O。两组呼吸频率为12~18次/分,吸呼比为1:2,调节呼吸频率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5~55mm Hg,吸入氧浓度分数1.0,在相同时刻进行肺泡招募。主要终末指标是手术后7天内发生的PPCs,包括肺不张,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吸入性肺炎。次要结局指标包括重症监护病房(ICU)所在时长、术后住院时日、30天内死亡率。分别于手术开始前(T1)、单肺通气15分钟后(T2)、手术结束前(T3)抽取患者桡动脉血1ml进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合指数(Pa O2/Fi O2);记录三个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手术中失血量、尿量、补液量以及手术时长。结果:13例(19.1%)在手术后7天内出现了肺部并发症,包括肺炎、肺不张、ARDS和吸入性肺炎。两种单肺通气保护策略对胸外科手术患者的预后不同,高PEEP组PPCs的发生率为9.1%,低PEEP组PPCs的发生率为28.5%,高PEEP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高PEEP组术后未发生肺不张,而低PEEP组发生4例(1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肺通气过程中使用较低潮气量联合较高PEEP和肺泡复张,能够明显降低ARISCAT风险评分≥26的肺癌患者施行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好地改善患者术中肺氧合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尽管针对HCC的治疗手段和医疗资源在不断提升,但是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已经被国内外的研究专家证实是一类新型的肿瘤增殖、凋亡和转移调控因子。最近的研究发现肿瘤巨噬细胞的极化过程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我们通过肿瘤巨噬细胞基因芯片分析
目的:临床中正确、及时、高效评估肝细胞癌首次行放射治疗患者的预后对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增强患者自信心、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至关重要。目前NLR、PLR、GGT、ALBI等血液学炎症指标在对肝细胞癌患者行手术治疗、TACE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而对于肝细胞癌患者行放射治疗方面的研究以及文献报道仍然不多,本研究旨在分析和评估NLR、PLR、GGT、ALBI四个血液学炎症指标对肝细胞癌首次行放射治疗
目的:本课题研究杨桃根中提取的单体2-十二烷基-6-甲氧基环己-2,5-二烯-1,4-二酮(DMDD)对乳腺癌和肝癌小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1.DMDD对乳腺癌小鼠皮下移植瘤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选择60只Balb/c小鼠,皮下注射乳腺癌4T1细胞建立小鼠移植瘤模型。每日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当肿瘤生长到100 mm~3时,从中挑选50只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多柔比星(DOX)
背景:越来越多的老年手术患者(60岁以上),包括伴有肿瘤相关性低白蛋白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之一,会导致术后并发症风险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等。低白蛋白常见于癌症患者和恶病质患者。相关的研究认为,术前低白蛋白是术后谵妄(Postop
目的:根据本课题组以前的实验研究,老鼠簕生物碱A(4-羟基苯并[d]恶唑-2(3H)-酮,HBO)具有良好的保护肝脏功效。然而,HBO对LPS/D-Gal N所致的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尚未被研究,其潜藏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HBO能否减轻LPS/D-Gal N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程度。此外,本研究还探讨了HBO是否通过影响TLR4/NF-κB和MAPK途径而发挥其肝保护作用。方法:将60
目的研究晚期转移性胃癌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探索上述指标是否可以预测晚期转移性胃癌的预后情况。方法收集151例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获得生存时间。使用SPSS Statistics 22.0版本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布不明的计量资料使用非参数
目的:通过对15例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aemophilia A,AHA)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进一步认识该病,以促进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治愈率。方法:收集在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期间,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AHA的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和治疗措
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切除术(Liver resection,LR)和肝移植术(Liver transplantation,LT)被认为是治疗HCC患者最有效的方法。虽然目前在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复发和转移的高发生率,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仍然不理想。研究发现微管侵犯(Microva
目的:回顾性分析阿帕替尼单药或联合治疗在晚期乳腺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寻找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使用阿帕替尼单药或联合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78例,阿帕替尼起始剂量为250mg/天或500mg/天,联合治疗包括联合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及联合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目的:通过模拟体外肿瘤微环境,构建体外肠癌细胞与正常结肠上皮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的共培养模型,探讨在体外共培养环境下肠癌细胞对正常结肠上皮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使用Transwell小室建立共培养体外模型;实验共分成四组,每组的下室均接种NCM460细胞,上室接种细胞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