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制种相关的不育系柱头外露的QTL定位和遗传剖析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607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柱头外露率是水稻最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其对于水稻杂交种的商业化生产效率改进有着重要贡献。由于可通过增加水稻的柱头外露率来提高杂交水稻的制种效率,因此,柱头外露率是杂交稻商品化制种技术有效改良的重要性状之一。  首先,我们以高柱头外露率的协青早B和和低柱头外露率的中恢9308为双亲构建的134个重组自交系(RIL)用于柱头外露率QTL定位,共检测到含单柱头外露率(SSE)、双柱头外露率(DSE)和总柱头外露率(TSE)总共8个QTL(qSSE6,qSSE11, qDSE1a, qDSE1b, qDSE10, qDSE11, qTSE1和qTSE11)。其中qSSE11和qTSE11位点在此前没有报道过,来自亲本协青早B的等位基因qDSE11表现出正向的加性效应。此外,还检测到三个与每穗穗粒数(SNPP)关联的位点,分别为qSNPP1、qSNPP3a和qSNPP3b。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南和浙江两个不同的环境均检测到了qSNPP1位点。  接着,我们进行了“水稻(Oryza sativaL)柱头外露率的数量性状基因座的遗传定位”,以此来确定该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我们对从亲本发展来的75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进行检测,其中供体亲本为具有高柱头外露的保持系协青早B,轮回亲本为具有低柱头外露率的中恢9308。总共发现了关于单柱头外露(SSE)、头双边外露率(DSE)和总柱头外露(TSE)的九个QTL位点qSSE5, qSSE10,qDSE11,gTSE5,qTSE6,qTSE10和qTSE11在两个环境(海南和浙江)中检测到。其中六个QTL(qSSE10,qSSE11,qDSE10,qDSE11,qTSE10和qTSE11)同时在两个环境中检测到,一个QTL(qTSE6)只在海南发现,两个QTL(qSSE5和gTSE)只在浙江发现的。来自亲本协青早B的等位基因qSSE10,qSSE11,qDSE10,qDSE11,qTSE6,qTSE10和qTSE11基因表现出正的加性效应。相反,来自中恢9308的等位基因qSSE5和qTSE5表现出负的加性效应。上述SSE、DSE和TSE性状在同一环境中呈显著相关。  随后,我们进行了“主要数量性状位点的遗传分析(qSE11)和水稻的柱头外露率的验证(Oryza sativa L.)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从两个亲本协青早B(XQZB)和中恢9308(ZH9308)开发了近等基因系,它们分别具有高和低柱头外露率。我们用75套以ZH9308为背景的携带XQZB的基因组导入片段的基因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进行柱头外露率的QTL分析,发现一个位于11号染色体的长臂上的主效QTL(qSE11),表现出高的柱头外露率。在本研究中我们所利用的以ZH9308为背景的携带XQZB的基因组导入片段的近等基因系比亲本具有更高的柱头外露率。经验证,基因gSSE11控制单柱头外露率,同时对双柱头和总柱头外露率也有影响。遗传分析表明,qSSS11表现为单个孟德尔因子,其来自XQZB的等位基因提高了柱头的外露率。为了保证水稻柱头外露率QTL的正确性,我们利用一个C65片段代换系通过与ZH9308的回交以及随后的自交建立起次级群体F2(BC5F2)和F3(BC5F2∶3)。此后的精细定位是用来自F2群体的3600个单株和来自F2∶3的3200个单株进行。我们进一步研究了主效QTL qSE11的遗传图谱,并缩小区间到11号染色体长臂上的350.7-kb区域内。这些信息将有助于未来对控制柱头外露率的候选基因的分离与鉴定,同时为之后的精细定位、基因克隆和MAS提供了指导。控制柱头外露率的基因将会对杂交水稻育种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研究针对青海省6个辣椒主产区(西宁市、海东市、黄南州、海西州、海北州、海南州)进行辣椒疫霉菌的采样调查,共分离纯化出357株辣椒疫霉菌,选择其中80株病菌作为研究对象进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棉纤维作为重要的纺织原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棉纤维是由棉花胚珠的外表皮细胞分化发育而来,具有吸湿、透气性好、价廉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关纤维发育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纤维发育过程极其复杂,有大量的代谢途径为其提供物质基础,并有上千个基因参与纤维形态的建立。纤维突变体材料是研究纤维发育相关过程的理想材料,将突变体材料与正常材料进行各个水平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