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从发展维度看,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前提,脱贫攻坚任务的圆满完成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已有成果,确保脱贫攻坚成效的可持续。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在理论逻辑和实践工作上具有密切衔接关系。到2020年,中国针对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脱贫攻坚即将收官。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中的第二步“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即将开局。对促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成为当前摆在面前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本文以2019年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北省T县为例,采取文献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从公共政策角度提出促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的对策建议,以期提供参考借鉴。
本文第一部分为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分别阐释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有机衔接、公共政策等基本概念和政策系统、政策功能等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运用政策系统理论和文献资料分析法,在明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的政策逻辑后,按照优先考虑农民的排序原则,梳理出从“两不愁三保障”到生活富裕、从激发内生动力到乡风文明、从生态扶贫到生态宜居、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和从党建扶贫到治理有效等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考察了T县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领域的基本情况,通过对T县农民进行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对县乡村干部等人员的访谈记录,整理归纳出当前T县存在着农民担心返贫和致贫、农民主体意识薄弱、衔接体制机制不健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实施主体权益保障不完善和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短板等五方面主要问题。通过对T县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成因分析,依次梳理出民生领域相关政策缺乏延续性、农民主体意识培育工作不到位、缺乏体制机制的衔接规划、对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实施主体权益关注程度不高和缺乏人才振兴政策供给等内容。第四部分针对T县在振兴与脱贫衔接中的问题及成因,提出精准衔接民生领域延续性政策、提升农民主体意识、统筹落实体制机制衔接、强化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实施主体的权益保障和强化人才振兴政策供给等政策建议。
本文第一部分为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分别阐释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有机衔接、公共政策等基本概念和政策系统、政策功能等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运用政策系统理论和文献资料分析法,在明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的政策逻辑后,按照优先考虑农民的排序原则,梳理出从“两不愁三保障”到生活富裕、从激发内生动力到乡风文明、从生态扶贫到生态宜居、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和从党建扶贫到治理有效等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考察了T县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领域的基本情况,通过对T县农民进行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对县乡村干部等人员的访谈记录,整理归纳出当前T县存在着农民担心返贫和致贫、农民主体意识薄弱、衔接体制机制不健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实施主体权益保障不完善和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短板等五方面主要问题。通过对T县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成因分析,依次梳理出民生领域相关政策缺乏延续性、农民主体意识培育工作不到位、缺乏体制机制的衔接规划、对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实施主体权益关注程度不高和缺乏人才振兴政策供给等内容。第四部分针对T县在振兴与脱贫衔接中的问题及成因,提出精准衔接民生领域延续性政策、提升农民主体意识、统筹落实体制机制衔接、强化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实施主体的权益保障和强化人才振兴政策供给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