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柏地黄汤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肾阴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yiyang9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汤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肾阴虚型斑秃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实验设计方法,将6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肾阴虚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方案为知柏地黄汤内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服用,联合梅花针叩刺,每周3次,对照组不使用任何口服药物,仅予梅花针叩刺,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和8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皮损情况、中医证候以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进行评分,于治疗第8周后还需进行疗效及安全性判定,当治疗完成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回访,详细了解其复发情况。结果:经治疗4周后,治疗组皮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以及皮肤病生活指数(DLQI)评分分别为(3.93±1.14)、(4.00±1.89)、(6.70±2.09),对照组的各项评分情况分别为(5.10±1.12)、(9.83±3.84)、(11.53±3.12),两组在治疗4周后各项评分情况与治疗前的评分相比较均有所降低,两组各项评分情况经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中医证候评分、DL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皮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8周后,治疗组皮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DLQI评分分别为(2.47±1.99)、(1.20±1.12)、(2.03±1.47),对照组各项评分情况分别为(4.60±1.00)、(9.53±3.55)、(9.97±2.68),两组患者在治疗8周后与治疗4周后相比较,各项评分均有下降,经统计学检验,治疗组皮损评分、中医症候评分、DL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皮损评分、DL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的疗效比较为治疗组痊愈8人,显效10人,有效10人,无效2人,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痊愈0人,显效8人,有效12人,无效10人,总有效率为66.67%,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三个月后进行回访,治疗组未见复发情况,对照组出现5例患者复发,经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柏地黄汤联合梅花针叩刺能明显降低肾阴虚型斑秃患者的皮损评分分值、中医证候评分分值及DLQI评分分值,其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知柏地黄汤是治疗肾阴虚型斑秃的有效方剂,联合梅花针叩刺,不仅可标本兼治,还可大大缩短疗程,减少因服药后导致的不良反应,且复发情况少,可用于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血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脂蛋白-b)、体重指数、心电图和心脏B超相关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