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针对辣椒在日光温室栽培过程中,低温与弱光往往相伴出现的逆境胁迫情况,进行辣椒品种耐低温弱光的筛选与鉴定方法的研究,为温室型辣椒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支持,对我国育种工作和辣椒逆境生理学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试验通过在低温弱光条件下对不同辣椒品种的比较分析,着重研究了植株生长形态学指标;保护酶系统(SOD体系)和膜脂过氧化作用;光合特性;内源激素水平等与辣椒低温弱光耐性相关的性状在不同低温弱光处理和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化规律。通过本试验,筛选出辣椒耐低温弱光的品种,找出耐低温弱光的鉴定方法。试验的结果如下:
1、对辣椒植株生长形态学指标的分析得出结论:与对照相比,经低温弱光处理的品种株高、茎粗、叶面积、根系干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低温弱光对其有较大的影响,但低温在苗期对辣椒株高的影响显著,花期则弱光的影响显著。各处理后指标下降的幅度不很明显。辣椒在花期的耐逆性要强于苗期。
2、对辣椒保护酶系统(SOD体系)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分析得出结论:低温弱光处理后的辣椒叶片,SOD的活性均低于对照,MDA的含量均高于对照。RKSW、辽椒15的SOD活性下降的幅度和MDA含量增大的幅度要小于牛角椒、沈椒4。
3、对辣椒叶片光合特性的分析得出结论:与苗期相比,花期各项指标除最大光合速率、Fv/Fm值增大外,其它均下降。RKSW、辽椒15光饱和点与对照相比,下降的幅度小于牛角椒、沈椒4。RKSW、辽椒15光补偿点在花期下降的幅度大于牛角椒、沈椒4。暗呼吸速率和最大光合速率不同品种各处理后的变化不明显。光合量子效率的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性。RKSW、辽椒15的Fv/Fm值各处理后增大的幅度大于牛角椒、沈椒4。
4、对辣椒叶片内源激素水平的分析得出结论:低温弱光使辣椒叶片1AA、GA<,3>含量下降,ABA含量升高。RKSW、辽椒15的IAA、GA<,3>含量下降幅度大于牛角椒、沈椒4,而ABA含量升高幅度大于牛角椒、沈椒4。
5、对低温弱光筛选和鉴定指标的研究:不能用某个单一指标筛选和鉴定而是要多方面综合考虑,采用实际环境中的多项指标综合考虑。找出其耐低温弱光的生理机制,筛选优良品种,综合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