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大力推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城市河段及地下水也因此受到严重污染,造成我国的饮用水问题更加严峻。为解决城市供水矛盾,水库承担起缓解供水压力的重担。小浪底水库枢纽工程具备调水调沙、供水、发电、防讯等功能,其水质安全与人类饮水安全息息相关。为更好地对小浪底水库的水质进行监测,保护其范围内的生态多样性以及保障人类的用水安全,本文选取小浪底水库库区范围内的三个样点,对其水质及水体中的浮游生物进行研究。研究了小浪底水库水质理化参数动态变化及其与可培养细菌总数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显微镜观察和高通量测序的手段对小浪底水库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多样性进行研究。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如下:在一年的监测期内,水质总体状态较好。三个监测点的水质在TN、TP不参评的情况下基本处于Ⅱ类水状态;营养状态多数为中营养状态,轻度富营养化的比例为14%。通过对36个样品可培养细菌总数的计数可以发现,不同监测点在同一月份或同一监测点在不同月份的可培养细菌总数之间均存在差异,且不同监测点可培养细菌总数与水体理化参数的相关性也并不相同。藻类显微计数结果表明三个采样点的优势种群基本相同,主要为针杆藻、直链藻、脆杆藻和微囊藻。但个别月份内,出库采样点优势种群与另外两个采样点优势种群差异稍大,表现出独特性。Illumina Hiseq的测序结果表明,36个样品中所检测到丰度排名前10的生物为节足动物门(Arthropoda)、软体动物门(Mollusca)、未知真核生物(unidentified-Eukaryota)、硅藻门(Diatome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真菌门(Streptophyta)、绿藻门(Chlorophyta)、轮虫动物门(Rotifer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在三个采样点中,入库监测点相比另外两个监测点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且有更多的独特物种,但多样性波动幅度较大;库中监测点的优势种群含量较高,群落均匀度较差,但群落多样性较为稳定;出库监测点的物种丰度最低,多样性波动幅度也较大。Beta多样性指数分析和物种丰度聚类的结果表明,入库和库中采样点的优势种群相似度要高于出库采样点,入库采样点和出库采样点间的多样性差异最大。对样品进行的秩相关性分析和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发现,温度变化对物种的种类和群落分布影响最大,溶氧和pH也与物种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