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女诗人克里斯蒂娜·乔治娜·罗塞蒂一生中,宗教是影响她生活的最重要因素,宗教诗在她诗歌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本文以罗塞蒂的宗教诗歌为研究文本,以宗教批评、女性主义批评为主要批评方法,从五个部分展开对罗塞蒂的宗教诗歌进行解读。
第一部分为导言,回顾罗塞蒂诗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充分考察影响诗人宗教诗创作的成长背景、女性身份、社会环境等因素。
第二部分展示出罗塞蒂宗教诗歌中神圣而世俗的上帝形象。与其他宗教诗人不同,罗塞蒂诗歌中上帝具有神圣世俗的双重性,正因为此她把自己所有的包括世俗愿望在内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对上帝之爱的追求中。
第三部分重点分析诗人对上帝之爱的追求。诗人以虔诚的等待主动追求上帝之爱,实际是期待上帝对女性原罪的救赎。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诗人坚忍忠诚的等待与现实的女性道德标准是一致的,因此诗人的等待注定是痛苦而渺茫的。
第四部分重点分析诗人笔下的天堂。在罗塞蒂看来,死亡并不可怕,那正是走向天堂、实现上帝之爱的伟大跨越。而天堂这个没有哪位诗人能比罗塞蒂描绘得更美好的地方正是上帝之爱的归宿。
第五部分为结语,通过以上分析看出罗塞蒂与众不同的宗教观——神圣和世俗的密不可分。这种宗教观具体表现为神圣与世俗共存于神圣之宗教中和神圣是追求世俗希望的方式两方面。诗人以其美好的心愿将矛盾的两者放着一起,实际是诗人对现实的妥协。罗塞蒂还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她的痛苦根本上是来自于社会和宗教对女性的不公,而这正是她诗歌局限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