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涪陵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页岩作为研究对象,在调研了国内外页岩气资源评价的研究现状基础上,收集了工区内钻井、录井、测井、地震及岩心分析等基础地质资料,应用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以及测井地质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了大安寨段页岩的沉积特征及页岩气资源评价的主要参数,初步估算了页岩气资源量并对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综合评价。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认识如下:
1、涪陵地区大安寨段沉积时期为大型淡水湖泊相,可分为三个亚段:大一亚段,大二亚段和大三亚段。大一亚段和大三亚段为浅湖亚相沉积,岩性以结晶介壳灰岩为主,厚度分布稳定。大二亚段为半深湖—深湖沉积,主要发育黑色页岩,中间夹有薄层灰岩条带,在工区内大面积连续分布,厚度平均50m左右,为本论文评价的页岩气有利储集层位。
2、涪陵地区大安寨段黑色页岩的有机质丰度(TOC)主要分布在1.0%~1.5%;有机质类型混合型,以Ⅱ型干酪根为主;热演化程度适中,有机质成熟度(Ro)介于1.26%~1.55%,处于高成熟的湿气演化阶段。采用有机碳法计算页岩的生气强度为5.18~7.14×108m3/km2,页岩生气能力相对较低。
3、涪陵地区大安寨段页岩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2.89%;渗透率平均值为0.66mD,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属于致密储层。页岩矿物组成分析结果显示硅质含量较高而钙质矿物含量少,粘土矿物中伊蒙间层含量高,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含量低,不利于无机孔的形成。页岩自然构造缝欠发育,有机质成烃和成岩作用中形成的微孔隙较发育,岩心观察显示节理和微裂缝也较发育,页岩气储层的裂缝系统主要以层间微裂隙和次生微孔隙为主。
4、运用容积法和类比法相结合的方法估算工区内大安寨段大二亚段页岩气的总地质储量为3349.203×108m3,资源量丰度为4.49×108m3/km2。综合页岩气的各个参数评价工区内大安寨段页岩气为Ⅱ类储集区。研究区内大二亚段页岩的总体埋深在2000m~2700m,页岩厚度和构造稳定,具有开采开发价值。
1、涪陵地区大安寨段沉积时期为大型淡水湖泊相,可分为三个亚段:大一亚段,大二亚段和大三亚段。大一亚段和大三亚段为浅湖亚相沉积,岩性以结晶介壳灰岩为主,厚度分布稳定。大二亚段为半深湖—深湖沉积,主要发育黑色页岩,中间夹有薄层灰岩条带,在工区内大面积连续分布,厚度平均50m左右,为本论文评价的页岩气有利储集层位。
2、涪陵地区大安寨段黑色页岩的有机质丰度(TOC)主要分布在1.0%~1.5%;有机质类型混合型,以Ⅱ型干酪根为主;热演化程度适中,有机质成熟度(Ro)介于1.26%~1.55%,处于高成熟的湿气演化阶段。采用有机碳法计算页岩的生气强度为5.18~7.14×108m3/km2,页岩生气能力相对较低。
3、涪陵地区大安寨段页岩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2.89%;渗透率平均值为0.66mD,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属于致密储层。页岩矿物组成分析结果显示硅质含量较高而钙质矿物含量少,粘土矿物中伊蒙间层含量高,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含量低,不利于无机孔的形成。页岩自然构造缝欠发育,有机质成烃和成岩作用中形成的微孔隙较发育,岩心观察显示节理和微裂缝也较发育,页岩气储层的裂缝系统主要以层间微裂隙和次生微孔隙为主。
4、运用容积法和类比法相结合的方法估算工区内大安寨段大二亚段页岩气的总地质储量为3349.203×108m3,资源量丰度为4.49×108m3/km2。综合页岩气的各个参数评价工区内大安寨段页岩气为Ⅱ类储集区。研究区内大二亚段页岩的总体埋深在2000m~2700m,页岩厚度和构造稳定,具有开采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