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改增”政策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税体制的又一次深刻变革,它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从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出发做出的重要决策,其目的是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接轨国际税法、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培育新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营改增”政策属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跟踪审计是政府审计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主要是对“营改增”政策的落实审计开展途经进行研究。2016年我国的“营改增”改革彻底完成,“营业税”自此消失,“营改增”政策是否得到妥善落实,“营改增”政策的效果如何,“营改增”政策的遵从度如何,这些亟待探究,对于“营改增”政策的落实情况的审计具有紧迫性。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首先对“营改增”政策落实审计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系统性描述,明确研究对象的内涵和外延,然后对“营改增”政策落实审计的理论基础进行总结,分析实际实践状况及影响。同时,对国内外政策审计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力图从中获得对“营改增”政策落实审计的启示,明确“营改增”政策落实审计工作方案框架构建内容。为了对框架构建进行检测和实际应用,文章尝试对某地区或行业“营改增”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模拟审计,并撰写对应的审计报告。最后文章最后总结模拟审计的经验,提出“营改增”政策落实审计的着力点应在于对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两部分,“营改增”政策落实审计的指标应包含横向和纵向指标,在审计方法上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在处理大数据上的优势,“营改增”政策落实审计在全国推广应坚持“点面”结合,审计工作的开展应该层层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