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退田还湖后水位预报模型及应用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pc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鄱阳湖承纳江西省境内的赣江、抚河、修河、饶河、信江五大河流的来水,同时还受区间来水的影响和长江水位的顶托作用。1998年特大洪水后,江西省在鄱阳湖区实施退田还湖工程,该工程实施后鄱阳湖区域边界条件发生了变化,各代表站水位特征也相应地发生变化。鄱阳湖蓄滞洪区水土资源综合利用和湖区防汛抗旱,必须首先了解鄱阳湖水位变化。因此,建立退田还湖后的水位预报模型,分析鄱阳湖水位特征变化,对湖区防汛抗旱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湖泊水文学的研究提供实证案例分析,丰富其理论和研究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预报模型。选取赣江外洲站、抚河李家渡站、信江梅港站、饶河的渡峰坑站和虎山站及修河的万家埠站和虬津站(以下简称五河七口)的日平均流量、区间来水和湖口站的日平均水位作为预报因子,建立鄱阳湖典型代表站(湖口、星子、都昌、棠荫、康山)的水位与预报因子的回归模型,并根据模型预测不同频率来水的情况下典型代表站的水位。其中区间来水因子利用鄱阳湖湖面和其周边典型降雨站的日平均降雨量和部分蒸发站的蒸发量来反映。(2)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预报模型。选取五河七口的日平均流量和湖口站的日平均水位作为输入变量,鄱阳湖几个典型代表站的日平均水位作为输出变量,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改进BP算法,对样本进行训练,求出神经网络中的参数。根据所求参数,并假定一组输入变量,预测典型代表站的水位。并与回归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3)单退圩堤控制运行方案的确定。调查分析退田还湖工程单退圩堤和蓄滞洪区的防洪现状,根据有关湖区防洪规划,确定单退圩堤最优运行方案,以保证顺利分洪和圩堤内经济损失最小。
其他文献
针对新疆部分地区混凝土结构面临的硫酸盐、镁盐双重侵蚀破坏问题,为了探讨高抗硫水泥混凝土在双重侵蚀环境下的抗侵蚀性能,将不同C3S含量的高抗硫酸盐水泥、不同水灰(胶)比、
悬栅消能工应用到消力池内,因其悬挂在消力池边墙上,不易受到含沙水流的冲刷和破坏,可以较好地起到辅助消能作用,成为适用性较好的新式辅助消能工。前人针对悬栅消能工进行了
稻瘟菌,是水稻生产上的一个重要病害,每年会造成约15%的经济损失,直接威胁世界粮食产量。稻瘟菌属于半寄生菌。与其它半寄生菌一样,稻瘟菌侵染水稻初期生长于细胞间隙中,进行
云南西北部的高原面上分布着许多类型独特的湿地,是云南省高原湿地较为集中的区域。该区湿地位于长江、怒江、澜沧江等重要河流的中上游,通过汇集降雨和地表径流、冰川融雪,以及
本文基于小湾水电站高水头闸门水封止水试验的研究,对高水头伸缩式水封的工作原理和止水效果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试验水封采用4种体型、2种材质,试验水头80m~200m,闸门缝隙5mm~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