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在内蒙古农业生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蒙豆16号是内蒙古最近推广的新品种。为了研究栽培密度对蒙豆16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设30.0×l04株·hm-2、37.5×104株·hm-2、45.0×104株·hm-2三个密度处理,进行了田间试验。探索蒙豆16号垄上三行栽培模式下的适宜栽培密度范围,为蒙豆16号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蒙豆16号的适宜栽培密度为37.5×104株·hm-2。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在生长发育前期,大豆单株叶面积随密度的变化差异不大,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栽培密度的增大,大豆单株叶面积逐渐下降;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生育前期,株高随着密度的增加不显著,到生育后期随密度呈增加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茎粗呈下降的趋势。分枝数及分枝长度30.0×104株·hm-2和37.5×104株·hm-2差异不显著,与45.0×104株·hm-2达极显著水平。主茎节间长度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主茎节数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单株干物质随密度的增加而呈减小趋势;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的量依次为37.5×104株·hm-2、45.0×104株·hm-2和30.O×104株·hm-2。植株倒伏程度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加重。单株荚数、粒数、产量在垂直方向上上、中、下各层产量分别为41.68%、46.78%和11.55%。籽粒产量高低依次为37.5×10×104株·、45.0×104株·hm-2和30.0×104株·hm-2。
植株叶片氮素、磷素和钾素的百分含量与出苗后的天数与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茎秆中的氮素、磷素和钾素百分含量与出苗后的天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荚中的氮素、磷素百分含量随出苗后的天数增加而升高。荚中钾素百分含量随出苗后的天数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