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但居民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拉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安徽省作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域内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推动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社会稳定、经济转型升级产生消极影响,阻滞乡村振兴及安徽省中部崛起战略的实现。同时,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精准地“提低、限高”,继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着力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引导社会形成公平有序的社会分配格局。但是,安徽省城乡社会保障体制二元化发展及盲目追求城镇化率的提升,使得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城镇化、社会保障支出对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具体作用值得探讨,在此基础上也应进一步研究社会保障支出在不同城镇化水平下对收入差距影响作用的具体特征,这样才能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更好助力社会保障支出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促进安徽省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本文首先阐释了安徽省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整理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本文的创新点。同时,阐释城镇化、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其次,分析安徽省城镇化、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再次,利用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5年—2018年面板数据,通过系统GMM动态面板方法实证研究了城镇化和社会保障支出对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引入人均GDP、政府规模、老龄化程度和居民受教育程度四个控制变量。其中为了研究城镇化、社会保障支出二者协同效应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还将社会保障支出和城镇化的交互项纳入拓展模型进行估计。同时进一步利用面板门槛模型,精确探究不同城镇化阶段下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受社会保障支出影响的差异情况。最后,在得出相关结论的基础之上,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实证研究表明,第一,城镇化、社会保障支出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且城镇化和社会保障支出的协同效应推动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第二,基于城镇化视角,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不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基于城镇化水平的双门槛效应,即当城镇化水平较低时,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向关系;当城镇化水平高于一定程度时,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发挥抑制作用。第三,老龄化程度和政府规模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呈正向关系,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受教育程度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除此之外,本期城乡收入差距在影响上对上一期的城乡收入差距具有依赖性,在动态过程中不断加大。因此为改善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等状况,促进安徽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本文提出注重提升城镇化质量,提高社保资金利用效率,加大农村社会保障支出,推进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加之发展乡村经济和教育等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阐释了安徽省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整理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本文的创新点。同时,阐释城镇化、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其次,分析安徽省城镇化、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再次,利用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5年—2018年面板数据,通过系统GMM动态面板方法实证研究了城镇化和社会保障支出对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引入人均GDP、政府规模、老龄化程度和居民受教育程度四个控制变量。其中为了研究城镇化、社会保障支出二者协同效应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还将社会保障支出和城镇化的交互项纳入拓展模型进行估计。同时进一步利用面板门槛模型,精确探究不同城镇化阶段下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受社会保障支出影响的差异情况。最后,在得出相关结论的基础之上,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实证研究表明,第一,城镇化、社会保障支出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且城镇化和社会保障支出的协同效应推动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第二,基于城镇化视角,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不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基于城镇化水平的双门槛效应,即当城镇化水平较低时,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向关系;当城镇化水平高于一定程度时,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发挥抑制作用。第三,老龄化程度和政府规模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呈正向关系,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受教育程度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除此之外,本期城乡收入差距在影响上对上一期的城乡收入差距具有依赖性,在动态过程中不断加大。因此为改善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等状况,促进安徽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本文提出注重提升城镇化质量,提高社保资金利用效率,加大农村社会保障支出,推进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加之发展乡村经济和教育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