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华南三省55个气象站点近48年(1961-2008年)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风速及日照时数等数据,首先采用聚类分析法将该地区进行分区处理,即以气温和降水量为主要的聚类要素,借助spss软件经过Q型系统聚类分析将整个华南地区分为华南一区和华南二区,然后选用线性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M-K突变检验分析、小波分析和R/S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对华南两个亚区各个气象要素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深入认识近48年来华南地区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以及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研究结论主要如下:(1)通过华南两个亚区各个气候要素空间变化特征分析得到:华南一区全年,前汛期,后汛期和汛期各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总体上是一致的,均主要表现为由沿海向内陆减小的变化特征。华南二区各时期的气温,最高气温,风速和日照时数的空间变化特征与一区一致。而二区各时期相对湿度都为由东向西减小的空间变化,二区全年,前、后汛期和汛期最高气温分别表现为由南向北减小,由中部向南北两侧减小,由东向西减小和由沿海向内陆增加的空间变化。二区全年和前汛期降水量表现为由东向西减小变化,后汛期和汛期降水量则表现为由沿海向内陆增加的空间变化。(2)线性趋势分析得到,华南一区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增温速率和风速的减小速率全年最大(0.17,0.14,0.22℃/10a,-0.053m/s/10a),后汛期最小(0.09,0.06,0.13℃/10a,-0.006m/s/10a),而降水量增加速率和日照时数的减小速率后汛期最大(26.5mm/10a,-81.3h/10a),全年最小(18.1mm/10a,-46.7h/10a),相对湿度减小速率全年最大(-0.72%/10a),前汛期最小(-0.62%/10a);华南二区除了相对湿度的减小速率大小与一区相反外,其他各气象要素变化大小与一区一致。全年、前后汛期和汛期的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增温速率二区均比一区快,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减小速率一区比二区快,风速减小速率一区比二区慢;全年和后汛期的降水量增加速率二区快,前汛期和汛期降水量增加速率均为一区要快。所以华南二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更加明显。(3)突变分析发现,华南一区全年和汛期气温(1996年,1992年),最高气温(1998年,1999年)和最低气温(1990年,1991年)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突变,而华南二区在80年代发生突变,各时期华南两个亚区相对湿度均在2000年左右发生突变,而风速主要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突变,全年,前、后汛期和汛期一区日照时数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生突变(1975年,1971年,1980年和1975年),而对应各时期二区主要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发生突变(不明显,1971年,1994年和1992年)。(4)R/S分析和小波分析得到,华南两个亚区各气象要素中除了前汛期降水量表现为弱的反持续性外(Hurst=0.49),其他各气候要素有很强的持续性。但是各时期各气象要素气候变化的持续性及主周期存在显著差异。R/S法和小波分析法对华南两个亚区各气象要素未来变化趋势的预测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