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地处大兴安岭山脉、燕山山脉、浑善达克沙地三大地貌的结合部,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区内多样丰富的地质地貌景观,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第一个世界地质公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地质公园各项建设取得了重要突破,成为国内和国际上世界地质公园建设的典型范例,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正是由于其复杂的地质环境特征和条件,区内地质灾害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在公园范围内、主要的对外交通沿线存在重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地质公园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为研究区,主要依托近年来开展的相关地质灾害调查、地质公园建设、地质遗迹评价项目,在系统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克什克腾旗地质灾害发育条件、地质环境背景、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克什克腾旗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系统总结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景观的特征,提出地质公园开发与保护的模式,并针对地质公园建设提出地质灾害防治的预防管理对策和防治措施。论文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揭示了克什克腾旗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特征,突发性地质灾害类型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四种,并以泥石流最多,其次为崩塌,从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上看,表现出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分布于区域的东部和北部区,中山区、低中山区与熔岩台地内的沟谷分布区是地质灾害点的主要分布区;2、揭示了克什克腾旗地质灾害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地形地貌条件对地质灾害的发育具有决定性作用,不同时代的地层岩性与不同的岩土体结构,地质灾害的类型与发育程度亦不同,伴随着区域气候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频率也表现出某些周期性的规律,区内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导致区各类灾害产生的直接与主要原因;3、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克什克腾旗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将研究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非易发区,分别占全旗总面积的3.98%、39.66%、27.60%、28.76%;4、根据克什克腾地质公园的总体布局结构以及地质公园的资源类型、地域特征和规划主题构思,结合其发展状况,对地质公园进行了功能区划分,在此基础上,探讨地质公园保护与开发的分级保护的要求及保护措施;5、提出了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在建设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原则、防治的重点、预防管理对策及工程防治措施,为克什克腾旗国民经济建设及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地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