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比较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联合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熊去氧胆酸联合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两种治疗方案用于治疗难治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的临床疗效,为难治型PBC的治疗提供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按巴黎I标准应答不佳的67例难治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诊断为难治型PBC后给予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B、C三组,A组继续服用原剂量熊去氧胆酸(22例),B组在原剂量熊去氧胆酸基础上联合HCQ(22例)、C组在原剂量熊去氧胆酸基础上联合TGP(23例),治疗1年。收集、比较三组患者的下列资料:三组治疗满12周、24周、36周、48周每组符合巴塞罗那标准者的病例数及相应应答率;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纤维化指标、乏力评分、瘙痒评分、Th17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百分比、Th17/Treg比值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另外收集22例性别构成、年龄与三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的肝纤维化指标、Th17及Treg细胞百分比及Th17/Treg比值,作为对照。上述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外周血Th17、Treg细胞百分比及Th17/Treg比值:治疗前,三组Th17、Treg细胞百分比及Th17/Treg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h17细胞百分比及Th17/Treg比值明显增高(P<0.001),Treg细胞百分比明显减低(P<0.001);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年后,A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Th17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减低(P<0.05),Treg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01),Th17/Treg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01)。治疗1年后,A、B组比较,B组Th17细胞百分比较A组减低(P<0.05),Treg细胞百分比较A组增高(P<0.05),Th17/Treg比值较A组明显减低(P<0.001);A、C组比较,Th17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reg细胞百分比较A组增高(P<0.05),Th17/Treg比值较A组明显增高(P<0.001)。2、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组PCⅢ、IVC、HA、LN均明显增高(P<0.001)。治疗前,三组PCⅢ、IVC、HA、L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年后,A组与治疗前相比,IVC、HA较治疗前减低(P<0.05),PCⅢ、LN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01);B、C组与治疗前相比,PCⅢ、IVC、HA、LN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01)。治疗1年后,A、B组组间比较PCⅢ、IVC、HA、L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组间比较,C组PCⅢ、IVC较A组明显减低(P<0.001),HA较A组减低(P<0.05),L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乏力、瘙痒评分:治疗前,三组组间乏力、瘙痒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年后,三组与治疗前相比,乏力、瘙痒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应答率:治疗满12周,A、B、C三组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于治疗满36周、48周的应答率均高于A组,C组于治疗满24周、36周、48周的应答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满48周,A、B、C三组的应答率分别为13.64%、40.91%、47.82%。5、不良反应:三组耐受性良好,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1、熊去氧胆酸联合羟氯喹或白芍总苷均可提高难治型PBC患者的生化应答率,且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2、羟氯喹、白芍总苷均有调节PBC患者体内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的作用。3、羟氯喹、白芍总苷对PBC患者的瘙痒、乏力无缓解作用。4、白芍总苷有改善PBC患者肝纤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