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脂肪面部移植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l889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获取的脂肪组织移植到面部不同部位后的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情况,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15例本院整形外科自体脂肪颗粒面部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吸脂部位分为大腿外侧组(A组)和下腹部组(B组)。吸脂方法:脂肪移植供区的麻醉方式一般采用肿胀麻醉,肿胀液由盐酸肾上腺素3mg、利多卡因400mg、生理盐水1L和5%碳酸氢钠150ml组成。根据手术设计,在大腿外侧供区以及下腹部近会阴、腹股沟处等隐蔽部位做2-3个3mm切口,进行肿胀麻醉,在麻醉发挥其足够的作用时间后,使用14号钝套管来获取适量的皮下脂肪,用6-0 Prolene缝合切口,必要时放置引流管引流。移植手术方式:移植部位为局麻,一般推荐每个区域麻醉药配比是1%利多卡因与肾上腺素1∶100000。15到20分钟后利用钝头插管(直径2.5mm或3mm,1侧孔),吸出的组织3000rpm离心3分钟后将纯化的脂肪组织注射入面部移植部位。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分别随机测量移植部位的三点软组织厚度取平均值,两组差值的百分比为脂肪存留率,同时术后6个月采用利克特量表匿名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主要内容为对面部术后效果是否满意,有无并发症出现,临床观察用来评价皮肤质量的改善。  结果:  1、比较两组患者脂肪填充术后软组织厚度变化,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两组间术后6个月脂肪留存厚度差值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A组与B组得脂肪组织留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7469,n=15)。随访期为6个月,术前、术后照片及相关检查结果比较,所有受试者术后1个月均获得足够的软组织填充,以改善靶区的外观。移植的脂肪在术后三个月中逐渐被吸收,三个月后,移植脂肪吸收速度减慢,剩余脂肪在整个随访期间稳定。  2、脂肪填充对面部皮肤外观具有非常积极作用,皮肤弹性、紧致度、光滑度方面都有不同程度有所提升,同时调节面部组织的体积、对称性和比例,在术后3个月内,原皮肤状态不好的求美者,改善更明显。  3、观察术后一周可出现瘀斑,水肿,进针部位没有出现瘢痕,皮肤表面没有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在6个月的随访时间点观察没有额外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无皮肤坏死、纤维化、无感染、脂肪液化、感觉异常等。  4、患者满意度评分最后的访问中表明,15名患者平均满意率:非常满意20%,满意53.33%,一般26.67%。  结论:  1.自体脂肪注射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是提高面部丰满度及对称性的一种技术,操作相对简单,术后恢复较快,修复面部凹陷效果满意度高。  2.自体脂肪移植过程选择常用供区大腿外侧及下腹部脂肪填充面部后无明显差异。  3.自体脂肪移植后皮肤状态改善较明显。
其他文献
目的:  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沉默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DNA甲基化是肿瘤抑制基因表达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探讨胃癌中SOX1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与启动子区DNA甲基
本文报道了刀豆组织切片光纤脲传感器的结构、性能及应用.它对脲的最佳响应范围是5×X10 ̄(-5)~1×10 ̄(-2)mol/L装配简单,使用方便,重现性和稳定性好.用于测定牛奶中的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并用它初步发
目的:  比较使用可调压式脑室-腹腔分流管和不可调压式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婴幼儿脑积水疗效的差别。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采用可调压分流管术式和38例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