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电力脱硫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而相关建设工程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设计—采购合同(EP)”模式承发包项目,面对复杂多样的各种风险,企业面临的项目执行风险越来越大。在此承包模式下,承包企业需面临与中国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市场等环境,客观上加大了承包企业面临的风险;同时我国专业脱硫企业的实力尚不雄厚,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风险防范意识还很薄弱。作为承包企业需要深入分析EP承包模式存在的关键风险因素,有效地测算风险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在该领域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如何分析EP模式国际电力脱硫建设工程的风险成因,及采取何种应对策略,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针对相关研究不充分的问题,本文从我国专业脱硫企业的角度出发,根据实证案例的论证及针对业内人士的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在系统剖析EP模式国际电力脱硫建设工程现状的基础上,对设计和采购阶段的关键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和风险应对建议,目的是提高我国企业在参与EP承包项目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其国际市场竞争力。首先,对国际工程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EP模式国际电力脱硫建设工程的现状进行了简要说明。其次,结合项目风险实例及调查问卷结果,梳理出EP模式国际电力脱硫建设工程设计阶段和采购阶段的六项关键风险因素;再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方法,分别评定设计阶段和采购阶段的风险因素及其重要性;最后,提出风险应对策略,对国内专业脱硫公司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