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航测数据的环境考古数据库与三维可视化方法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ukey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考古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研究方法上引入新的手段和方式。无人机航测作为一种基础地理信息采集方式,成为环境考古研究中新的获取数据的方法,并且在环境考古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而多年环境考古研究的数据和成果也需要一套高效的管理方法,环境考古数据库的构建为其数据和成果的管理提供一套方法满足不同时空尺度的环境考古研究的需求。本文以多年环境考古研究数据为数据库构建的数据来源,基于Geodatabase数据结构构建环境考古数据库,满足各遗址的信息在时空关系上具有统一的描述,使得研究者能够在统一的系统下对比分析不同时空节点上遗址的相关环境考古信息,探寻数据自身内在联系。根据环境考古的具体需求,本数据库搭建基础数据、专题数据和关系数据等数据集,基础数据集由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构成,矢量数据为研究区域的行政区界、居民点、道路交通和点云数据等基本地理信息;栅格数据包括高分影像、快鸟影像和无人机航测正射影像,该类数据以栅格数据集的形式存储于数据库内部。专题数据集是环境考古各研究领域数据的集合,包括遗址表、孢粉表、石制品表、剖面表、化石表、地磁表和文献表等属性表数据;关系数据集中构建各属性表之间的关联关系,以遗址表为主表、遗址编号为主键,建立遗址表和其他属性表之间的关联关系,剖面表和孢粉表之间利用剖面编号进行关联,保证数据库内部各数据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关联整体。本文还从古地形地貌和古景观两个角度着手提出实现古环境重建三维可视化方法,古地形地貌作为古景观恢复的基础,基于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等不同的研究尺度上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方面进行某一时间节点上古地形的恢复,并且以环境考古数据库为基础数据支撑,重建古环境中古植被、古动物和古水系等自然因子完成古环境的重建。本文又以泥河湾盆地二道梁遗址为研究区进行测试,验证古环境重建三维可视化方法的可行性。在构建环境考古数据库之前,给出了无人机航测数据在环境考古研究各个阶段的价值分析。通过分析无人机航测数据特点基础上,明确了其适宜支撑中小尺度环境考古研究工作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并能与高精度三维场景扫描仪和其它航空航天遥感所获取的遥感地理信息数据能形成有效互补。提出了以无人机航测数据为主体和核心节点,结合衍生数据和其它多源数据的环境考古应用价值体系。系统总结和提炼了无人机航测数据在环境考古各阶段的重要作用:考察前的设计、规划,与相关数据的空间集成,考察中的智能化量测和信息管理,室内分析时的观测点分布与空间关系、遗址域、遗址视域计算分析等。无人机航测数据在环境考古研究中的价值分析体系,对于在时空视角上开展环境考古提供了理论和思维体系。
其他文献
证据与法律程序的密切关系表明:离开证据的证明作用,任何精巧的法律程序都将会变得毫无意义.作为一个法律程序整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行政程序同样也是在证据的作用下发挥着
随着我国人均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可以挖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潜在价值,以便于国家对某些特
<正>引言:本文分析电网实物资产统一身份(实物ID)编码建设的背景和重要意义。系统分析实物ID在电网资产全过程管理的业务逻辑,构建了实物ID贯通全业务的逻辑流程,提出了存量
为了研究离心泵在不同工况下以及不同位置处压力脉动的变化规律及其关系,首先使用Fluent软件对其内部流场先后进行定常和非定常三维模拟,得到离心泵的内部流场特性和压力脉动
目前,许多的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的日益枯竭而陷入发展的瓶颈,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已成为实现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城市基层党建对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具有推动
入河排污口管理是守好水功能区纳污红线的关键,多年来长江水利委会在入河排污口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规范了监督管理事项和行为,对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促进水资源可
根据目前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状况 ,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急需提高。高校应转变观念 ,统一思想 ,进一步强化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
随着3G网络实现向4G网络的转换,进而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无线网络的使用体验给予了更大的期待,从而更好的满足自身需求。因此
河钢宣钢的大型高炉中,供给高炉冶炼的物料运输是各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现行的设计中,物料的运输是采用皮带来完成,整个运输系统中所涉及皮带和设备多,物料输送距离长、跨度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