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衍生膜微粒促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bf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血小板衍生膜微粒(PMPs),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为临床如何促进组织损伤的修复提供理论支持。如果能有效促进血管功能的恢复,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方法:用凝血酶激活血小板释放出PMPs,再经高速离心分离出PMPs,用流式细胞仪(FCM)检定PMPs,并用BCA法测定PMPs的蛋白含量;采用噻唑蓝(MTT)实验和FCM,观察不同浓度的PMPs对建株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将PMPs接种于鸡胚绒毛尿囊膜(CAM)上,观察PMPs对CAM血管生成的影响。 结果:1.0U/ml凝血酶激活血小板后的PMPs释放率为50.1%,经高速离心后得到的PMPs纯度大于99%。ECV304细胞的增殖与PMPs呈剂量依赖关系,在培养液中添加40μg/ml PMPs时,ECV304细胞增殖是空白对照组的1.8±0.3倍,与10μl/ml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组(增殖是空白对照组的1.9±0.5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PMPs能抑制ECV304细胞的凋亡,40μg/ml PMPs组的细胞凋亡率为(3.9±0.4)%,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9.4±0.5)%,p<0.05。VEGF(10μl/ml)对ECV304细胞的凋亡无明显抑制作用,其凋亡率为(8.0±0.8)%。当将80μg/ml PMPs接种于CAM上,孵育72小时后,混合纤维素滤膜周围可见到放射状密集生长的血管网,血管分支数为112.5±11.31,血管面积为6.19%±1.29%,与VEGF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空白对照组无特异性密集血管生成(p<0.05)。 结论:用1U/ml的凝血酶刺激血小板后,PMPs的释放量大于50%,经高速离心后可得到理想纯度的PMPs。PMPs可促进ECV304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并可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的生成。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