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基于循证构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运动干预方案,以期为临床肺癌患者围术期运动提供理论依据;(2)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运动干预方案的适用性,探讨其可行性、可接受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质性访谈、Meta整合、最佳证据总结、专家咨询构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运动干预方案。通过质性访谈了解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运动的执行现状、现存问题以及经验和建议;系统评价肺癌患者运动训练体验,探究肺癌患者对运动的认知、态度和看法;检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运动相关循证资源,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分级,形成最佳证据总结;结合质性研究、Meta整合结果和最佳证据总结形成干预方案初稿,通过临床一线人员咨询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运动干预方案的实施细节进行细化与完善,整合专家意见,确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运动方案。第二阶段: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运动干预方案适用性评价。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安徽省某所三级甲等医院40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行肺癌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按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运动干预方案内容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从入院当天到出院当天,干预内容包括吹气球、腹式呼吸、爬楼梯、抗阻运动、咳嗽训练等,干预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访谈,对干预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进行评价。有效性指标包括六分钟步行距离、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采用IBM SPSS 24.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等分析围术期运动干预方案的效果。结果第一阶段:质性研究通过对安徽省四所医院11名临床医护人员的深入访谈,共提炼出运动指导策略偏好、运动实践困境、标准化运动方案需求3个主题;肺癌患者运动训练体验的Meta整合,共纳入11篇文献,提炼出45个研究结果,归纳成7个新类别,形成3个整合主题:运动显著改善患者身心健康、患者存在个体化运动需求、众多障碍因素的限制导致患者依从性降低;最佳证据总结系统检索相关证据,包括证据总结1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14篇、随机对照试验3篇,从运动的必要性、运动人群、运动前评估、术前运动方案、术后运动方案、注意事项、效果评价7个方面汇总22条证据;结合质性研究、Meta整合和证据总结构建方案,共18名临床一线专家参与咨询,方案调整5处,增加6处,最终形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运动干预方案。第二阶段: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患者,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六分钟步行距离和运动自我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干预结束后患者完成率100%,术后运动方案患者依从性为70%,18位患者认同运动方案内容。干预后,干预组的六分钟步行距离和运动自我效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1)本研究基于质性访谈、Meta整合、最佳证据总结、专家咨询,构建了包含运动总体要求、术前运动方案、术后运动方案和注意事项四个模块,共26条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运动干预方案。(2)该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可靠性、可行性、可接受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