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与大量资料文献的收集整理,结合生态学、园林美学、环境心理学及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对选取的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物景观典型样地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探讨适合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植物景观配置模式,为今后滨海湿地植物景观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包括:1、整理总结滨海湿地、植物景观评价等相关概念及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动态。2、对黄河三角洲区域进行调研,结合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其区域自然条件及湿地概况。3、采用典型样地法,在黄河三角洲五个湿地中选取园路、景石、小品、休息活动区、驳岸、水体六种典型植物配置景观共21个样地,并整理总结出:(1)选取样地中,共有植物29科43属58种,其中外来树种有7种、本地树种51种,耐盐植物40种,陆生植物49种,湿生植物9种,水生植物6种。(2)样地植物群落景观配置模式多样,群落郁闭度在50%以上的占总样地的47.6%,草本植物覆盖度在50%以上的占总样地的42.9%。涵盖4种垂直结构类型。分别为乔-灌-草型植物群落,占总样地的47.6%;乔-灌型植物群落,占总样地的14.3%;乔-草型植物群落,占总样地的19%;灌-草型植物群落占9.5%。(3)样地植物景观群落中,植物种类观赏多以观花与观叶为主;以春、夏、秋三季为主要开花季节;包括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藤本、草本及水生植物7种生活型,其中落叶乔木居多,其次是落叶灌木和草本植物,藤本植物最少,只有一种。4、根据实际调研与相关文献的阅读与分析,以及专家征询,确定相关定量评价指标。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所选取的植物景观样地进行综合质量评价。计算评价因子权重值,得出影响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物景观美感度的重要因子排序为生态美>空间美>意境美>观赏美。同时初步构建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其进行植物景观综合质量评价。评价结果为:黄河三角洲五个滨海湿地植物景观样地总体质量水平为Ⅱ级,较为良好,表明其植物景观质量总体较为稳定。5、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物景观样地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物景观质量及群落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提出了适合于黄河三角洲滨海地区植物景观的构建模式,以期为今后滨海湿地植物景观构建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