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骨转移瘤患者血清骨转换标志物的浓度,综合分析其浓度变化,探讨骨转换标志物在临床上的使用价值。方法:根据研究标准,收集2014年至2016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41例恶性肿瘤患者(实验组)和21例健康体检的人群(对照组)的临床基本资料,根据恶性肿瘤相关病史和临床表现,并结合同位素全身骨扫描、病理学穿刺和其他影像学资料结果,如MRI、CT和X线等影像学检查,将全部恶性肿瘤患者分成2个实验组,即无骨转移组以及骨转移组。根据全身骨转移病灶的数量将发生骨转移的患者分为两个等级,分别为1级(转移病灶的数量≤3处)和2级(转移病灶的数量>3处)。分别检测每个人的血清中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碱性磷酸酶(ALP)、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 PINP)、骨钙素(OC)的浓度。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全部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采用Logo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性别、年龄与骨转移是否发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近似t检验,对实验组(无骨转移组和骨转移组)和对照组的血清骨转换指标进行分析;采用Spearsan相关分析方法对骨转移组骨转换指标两两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描绘恶性肿瘤患者各血清骨转换指标的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计算各指标的曲线下面积。结果:1、通过Logo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情况与骨转移是否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2、和对照组与无骨转移组相比,骨转移组患者血清β-CTX、total P1NP、OC、ALP浓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骨转移组血清total P1NP和β-CTX的浓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二者的浓度随着骨转移病灶数目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通过描绘血清骨转换标志物的ROC曲线,求得血清β-CTX、total P1NP、OC、ALP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619、0.712、0.662、0.729。以血清ALP值等于76.5U/L为截断点,测得血清ALP用来诊断骨转移发生的特异性为76.2%,灵敏度为70%。结论:1、恶性肿瘤患者在病变发展的过程当中是否会发生骨转移与其年龄和性别无明显相关2、骨转移瘤患者血清β-CTX、total P1NP、OC、ALP的浓度与恶性肿瘤无骨转移的患者和健康人群相比均有显著升高。3、骨转移瘤患者的血清β-CTX和total P1NP的浓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且二者的浓度变化又和骨转移负荷呈正相关。4、血清ALP对骨转移瘤具有较大的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