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温热电灸对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患者腰背僵痛症状的改善效果,为临床选择温热电灸的方法改善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腰背僵痛症状提供参考依据,促进灸法在临床的运用。[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以江苏省中医院风湿科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93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艾条灸治疗,观察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温热电灸治疗。观察1组与观察2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次30分钟,选择命门、肾俞为主穴,阿是穴为配穴,2周为一个干预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三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包括腰痛VAS、晨僵整体水平评分、晨僵时间)、脊柱活动度BASMI评分(以腰部活动度schober试验为主)、实验室指标(血沉及C反应蛋白)改善情况,通过中医症候积分、有效率综合评价腰背部僵痛症状改善效果,并且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烫伤发生率,进行安全性评价,通过观察1组和观察2组护士每次操作平均耗费时间的比较,进行人力成本比较。所得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基线资料: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腰背疼痛VAS评分:三组患者干预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有差异(P<0.05、P<0.01、P<0.01),观察2组(药物+温热电灸)与观察1组(药物+艾条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晨僵整体程度VAS评分:三组患者干预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有差异(P<0.01、P<0.01、P<0.01),观察2组(药物+温热电灸)与观察1组(药物+艾条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晨僵时间:三组患者干预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有差异(P<0.01、P<0.01、P<0.01);观察2组(药物+温热电灸)与观察1组(药物+艾条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chober试验评分:三组患者干预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有差异(P<0.05、P<0.01、P<0.01),观察2组(药物+温热电灸)与观察1组(药物+艾条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沉值:三组患者干预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有差异(P<0.01、P<0.01、P<0.01);观察2组(药物+温热电灸)与观察1组(药物+艾条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反应蛋白:三组患者干预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有差异(P<0.01、P<0.01、P<0.01);观察2组(药物+温热电灸)与观察1组(药物+艾条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症候积分:三组患者干预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有差异(P<0.01、P<0.01、P<0.01);观察2组(药物+温热电灸)与观察1组(药物+艾条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率:观察2组(药物+温热电灸)、观察1组(药物+艾条灸)患者干预后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1、P<0.01);观察2组(药物+温热电灸)与观察1组(药物+艾条灸)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士每次操作平均耗费时间:观察2组(药物+温热电灸)与观察1组(药物+艾条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烫伤发生率:观察2组(药物+温热电灸)与观察1组(药物+艾条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温热电灸法和艾条灸法均可改善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腰背僵痛症状,且疗效相当;但温热电灸安全性更高,节省了护士大量时间,避免了艾烟长时间蓄积对人体的伤害,值得临床推广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