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语中有多种多样的填充词,本文以日语中指示词同形的填充词为着眼点,目的是探讨其和指示词之间的关系,并从会话分析的角度对“この(一)”、“その(一)”、“ぬの(一)”各自在会话中出现的位置以及使用功能进行考察。对汉语指示词同形填充词和日语指示词同形的填充词进行对照研究,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并从文化层面探讨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本文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先行研究及研究方法、意义。第二章探讨指示词同形填充词在自然会话中的用法和特性。第三章在第二章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指示词同形填充词在会话中起到的作用。第四章对中日两种语言的指示词同形填充词进行对照研究,第五章总结了全文,说明本文存在的不足和对未来课题的展望。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先梳理了先行研究,然后说明了课题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目的。通过课题相关先行研究可知:对日语指示词同形填充词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远远比西洋语言学迟,尤其是指示词同形的填充词,虽然在会话中频繁出现,但是学术界关于这类词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尚有很大的研究余地。一直以来有关填充词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沢(1979)、小出(1983、2009)、田中(1993、1995)、野村(1996)、山根(2002)等为代表,对填充词进行的整体研究。他们从语用学理论、社会学理论或者认知主义理论等不同的视角出发对填充词进行了研究。另一类是以单个的填充词作为分析对象,代表性学者有定延·田窪(1995)、田窪·金水(1997)、大工原(2008)、堤(2008)、小出(2006)等。至此关于填充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但是,对指示词同形填充词进行全面整体的研究还非常少。第二章在第一章总结先行研究的不足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家政妇三田》、《东京爱情故事》、《一公升的眼泪》等六部日剧中出现的“この(一)”、“その(一)”、“ぬの(一)”的谈话实例作为会话分析资料,利用会话分析等语用学理论,对日语指示词同形填充词的用法和其与指示词之间的联系进行详细地考察,得出结论:“この(一)”标记的是后续会话内容虽然在头脑中已有浮现,但是说话人不确定该如何表达,此时填充词“この(一)”的使用是对后续表现形式尚未确定的说话内容的一种预告。“その(一)”标记的用法是后续谈话内容与说话人领域的内容无关,又或者是与说话人、听话人两者都无关的内容。同时,沿袭了其作为指示词的用法。“その(一)”还是一种根据谈话中的先行文脉来确定语言表达形式的标记。“ぬの(一)”表示说话人从自身的意图、心情和状况出发组织语言表达形式的一种标记,同时它也可以用来中断当前的谈话,将谈话引向新的话题。第三章分析了指示词同形填充词在会话中出现的位置,包括会话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根据出现位置不同填充词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即,出现在会话开头时,指示词同形填充词起对会话进程进行管理的功能,也就是说具有唤起听者注意、明确发话界限,提示会话开始等效果。而当指示词同形填充词出现在会话中间时,主要是作为思索填词,弥补说话的空白以及表达说话人的内心态度等效果。出现在会话末尾的指示词同形填充词则暗示说话人欲言又止或是话没有说完。第四章以汉语指示词同形填充词“这个”、“那个”为分析对象,对其功能和特征进行考察,继而分析中日指示词同形填充词两者的异同点。两者之间存在许多相同点,比如两者都继承了指示词的一些特性,都能唤起听话人对接下来谈话内容的注意,另外会话中起到的作用也有许多相似点。可以说两者的使用都是交际活动中促进会话理解的一种谈话策略的表现。但是,日语的指示词是由近称、中称、远称三系列构成,而中文只有“这个”、“那个”的区别,这就决定了中日两种语言的对译是很难的。除此之外,中日文化上的差异决定了日语的指示词同形填充词是一种委婉和顾虑表现,而汉语的指示词同形填充词更多的是一种促进理解的会话工具。最后一章是对全文的总结,明确了本研究的意义,探讨了今后的课题。